公元637年,唐太宗派使者用犢車把武則天接進宮中,那一年,武則天才十四歲。唐太宗當天就召見她,他見武則天長得異常美麗,不久後就封她爲才人(嬪妃的稱號)。
有一次,唐太宗帶嬪妃們去看一匹叫做“獅子聰”的名馬,那是一匹長得肥壯可愛的馬,但是它的性格暴躁,不好駕馭。唐太宗跟大家開玩笑說:“你們有誰能制服它?”嬪妃們誰都不敢接嘴,十四歲的武則天勇敢地站了出來,說:“我能!”唐太宗驚奇地問:“你有什麼辦法?”武則天說:“給我三樣東西:鐵鞭、鐵錘和匕首。它要是調皮,就用鞭子抽它;不服,就用鐵錘敲它的頭;要是還不服,就用匕首割斷它的脖子。”
唐太宗聽後哈哈大笑,他雖然覺得武則天說的有點兒孩子氣,但還是很欣賞她的潑辣性格。
後宮佳麗很多,唐太宗不可能專寵一人,武則天感到委屈又寂寞,恰好太子李治對她有意,二人便暗中相好。公元649年,唐太宗去世,李治即位,稱唐高宗。武則天被迫到感業寺當尼姑。唐高宗難忘舊情,萬分想念武則天,他把武則天從尼姑庵裡接回宮,封她爲昭儀(嬪妃的稱號),後來又把王皇后廢掉,立武則天爲皇后。登上皇后寶座的武則天,使出潑辣的手段排除異己,她把那些反對她的老臣們一個個撤職、流放,連長孫無忌也被她逼迫得自殺而死。唐高宗是個庸碌無能的人,再加上他身體不好,所以他並不愛理朝政,他看武則天能幹,又懂文墨,索性把朝政大事全都交給她掌管。武則天掌握大權後,漸漸不把高宗放在眼裡,大小政事全都由她一人裁決。公元683年,唐高宗死後,武則天先後把兩個兒子立爲皇帝,那就是唐中宗李顯和唐睿(ruì)宗李旦,但是她覺得都不中意,於是她把中宗廢掉,把睿宗軟禁起來,自己以太后的名義臨朝執政。
武則天的所作所爲引起了唐宗室的憤怒和不安。公元684年9月,徐敬業在揚州起兵謀反,被武則天派出的三十萬大軍鎮壓下去。接着越王李貞和琅琊王李衝起兵反對武則天,也被武則天鎮壓了。經過這兩場兵變,沒有人再敢反對武則天,全國恢復了安寧。武則天鞏固了她的統治地位後,仍不滿足於作爲太后的地位執政。法明等和尚爲討好武則天,僞造了一部經書——《大雲經》,說武則天本是彌勒佛投胎到人間,佛祖派她下凡,就是要讓她代替唐朝皇帝統治天下。公元690年,侍御史傅遊藝聯絡關中地區九百多人聯名上書,請求太后即位稱帝。文武百官、帝室宗戚六萬多人也紛紛上書表示贊同。皇帝李旦迫於形勢,無奈上表請求武則天賜他姓武。同年9月9日,武則天終於登上了夢寐以求的女皇寶座,她自稱聖神皇帝,改國號爲周,武則天成爲中國歷史上惟一的一位女皇帝。
武則天爲清除異己,鞏固自己的統治,建立了告密制度。她物色酷吏審訊人犯,對他們的做法大加讚賞,所以當時酷吏越來越多,主要有索元禮、周興、來俊臣等二十七人。他們先後殺了幾千人,全國上下處於一片恐怖之中,大臣們誰都不知大禍何時會降臨到自己頭上,每次上朝,都對家人說:“不知還有沒有見面的機會。”來俊臣恣意橫行,宗室朝臣又怕又恨,他們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告發他謀反,來俊臣於是被判處極刑,斬於街市。
武則天雖然在任用酷吏、屢興大獄這方面下手狠毒,但是在用人方面卻很有才能,善於提拔人才並委以重任,她所任用的狄人傑便是歷史上著名的賢相。狄人傑辦事果斷、公正。有一次,武則天想花費幾百萬錢造一尊大佛像,狄人傑勸諫:“這樣做會加重百姓的負擔。”武則天覺得有理,便放棄了計劃。武則天用人不避仇冤。上官儀被殺後,他的孫女上官婉兒入宮爲奴,武則天見她很有才華,便讓她做了女官,讓她批閱表章、起草詔命。揚州反叛時,駱賓王寫了《討武曌(zhào)檄》,攻擊武則天,武則天見文筆精彩,很有氣勢,她不但不怪罪,反而拍案叫絕:“這樣的人才,讓他流落在外,實在是宰相的過錯。”另外武則天重視農業、興修水利,在她統治時期,社會經濟繼續向前發展。
公元705年,武則天病重,宰相張柬之和一些官員趁機奪取禁衛軍軍權,殺了把持政權的張昌宗和張易之,迎接唐中宗復位。不久以後,顯赫一時的女皇武則天就病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