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向戌弭兵”是怎麼回事

弭(米),當消除、停止講。兵,在古代指兵器、武裝等,弭兵,就是停止戰爭。

春秋後期,宋國有一個左師官叫向戌的,在他的倡議和張羅下,十四個諸侯國代表在宋國舉行了一次盟會,議定彼此間不再交戰,歷史上稱之爲“向戌弭兵。”

那是公元前546年的夏天,原來向戌和晉楚兩國的當權者都要好,他就先到晉國。趙文子和大臣們商議向戌倡議停止戰爭的來意,韓宣子說:戰爭,勞民傷財,給小國帶來的災害更大。不過,想要完全消除它,恐怕不可能,儘管這樣,我們也得答應他。否則,楚國先答應了,並利用這點來號召諸侯,我們就會喪失盟主的地位。商議結果,就贊同了向戌的倡議。向戌又去楚國,果然楚國也同意了。他又去齊國、秦國,也都答應了。當時這四大侯國操縱一切,他們同意了,其他一些中小侯國沒有不同意的,小國是希望不打仗的。

五月至七月間,盟會在宋國舉行。晉國最先到會,接着鄭、魯、齊、陳、衛、邾、楚、滕、蔡、曹、許和東道主宋國等十三個侯國的卿、大夫和小國國君都先後到會,秦國僻處西方,同意弭兵,但沒有出席。楚國首先提出一個“晉楚之從,交相見”的要求,就是說,原先分別從屬晉國或楚國的中小國家,現在都要負擔同時向晉楚兩國朝貢的義務,等於給他們增加了一倍貢納財禮的負擔。原來從屬晉國的侯國佔多數,這樣,晉國就吃了虧。晉國的趙文子說,這些小國倒是好辦,而晉、楚、齊、秦都是大國,我們不能強求齊國去朝貢楚國,正象你楚國也不能強求秦國來朝貢咱們晉國,是一樣的。最後商定把齊、秦兩國除外,其它國家都要交相見。這一點,晉國又讓了步。

會前,晉人就發覺楚國人心懷不軌,氣氛很不對頭。趙文子說,不要緊,有事咱們馬上跑進宋國都城去。他又把這事告訴叔向,保守的叔向也是同樣的打算。在宋國西門外開會的時候,果然楚國人都在衣服裡面藏着兵器,企圖乘機襲擊晉人。這樣做,很不講信義,連楚國人自己也勸他的當政人物不要這樣,太對不起諸侯國。但令尹子木公然講,咱們從來就互不相信,只要能達到爭得霸主的目的就成。在會上,晉楚爭當盟主,吵得更加激烈。晉國人又是自己勸自己,努力行德,不要爭這個先後,結果,楚國當了盟主,晉國又讓了步。會盟拖拖拉拉開到七月才結束。

事後,向戌自詡有功,請求國君的賞賜,宋公封給他六十個邑。他沾沾自喜,向司城(官名,宋國稱司空爲司城)子罕顯示一番。不料子罕不僅不讚揚他,而且着實地批評他一頓。子罕說:軍事從來就是存在着的,它是威懾不法行爲,伸張正義的工具,怎麼能廢除它呢?沒有這個威力,就會有人肆無忌憚,一定出亂子,國家必定滅亡。你卻努力去廢除它,不是欺騙人嗎?用謊言去矇蔽諸侯,罪責是很重大的。不懲罰你算是便宜了你,你還要求賞賜,是最不知滿足的人!說完,把那束封邑的冊命竹簡砍掉,丟在地下。向戌在這番厲聲嚴辭的訓斥下,啞口無言,只好辭去賞邑,還說子罕的話對他幫助很大。這段對話,充分暴露了當時各國的統治階級,都在竭力保持自己的武力,以鎮壓人民的反抗,維護自己的統治,所謂弭兵,不過是一個騙局。

當然,“弭兵”的會盟畢竟召開了,此後在與會國之間,也畢竟停了十幾年沒有交戰。這隻能說反映了當時階級鬥爭的形勢。“弭兵”事件發生在春秋後期。這時,在政權結構變化上,諸侯取代天子的階段已經過去,出現了大夫取代諸侯,家臣取代大夫的局面。在階級結構上也發生着深刻的變化,舊的奴隸主貴族在沒落,新的封建地主(包括從舊營壘中轉化的)在起來,奴隸在掙脫枷鎖變成自由的小生產者,在社會經濟結構上突出的表現爲集體勞役形式的井田制度在崩潰,轉變爲小生產者自耕的或租佃的小塊土地。奴隸、平民的反抗鬥爭和各侯國的變革活動,也更多的集中在這一時期。舊貴族被國內階級鬥爭弄得精疲力竭,束縛了他們對外戰爭的手腳。因此,大國爭霸也沒有昔日那種銳氣。這以後,除了後起的吳與楚、越與吳之間的爭雄戰爭外,中原範圍內基本上沒有象從前那樣的大戰,這就是“弭兵”所反映的這個歷史階段的形勢。當然,這只是短暫的間歇,各諸侯國先後從奴隸制向封建制過渡,新的階級結構在重新配置,階級鬥爭進一步尖銳化,在下一階段的戰國時期,一系列的更大的戰爭,促進新的社會制度——封建社會最後確立,舊的奴隸制社會滅亡。

第72章 張儀智騙楚懷王第81章 觸龍說趙太后的故事第150章 “三絕”畫祖——顧愷之第273章 女科學家王貞儀第228章 元末明初著名文學家——施耐庵第124章 飛將軍——李廣第88章 少年英傑甘羅第152章 李特的流民大營第142章 裴秀繪地圖第269章 太平天國洪秀全第257章 努爾哈赤建立後金第87章 荀子著《天論》第61章 趙盾和刺客第220章 虞允文書生退敵第184章 “茶聖”陸羽第178章 “藥王”孫思邈第206章 元昊建立西夏國第23章 周厲王專營私利第279章 護國運動主將蔡鍔第232章 靖難之役第167章 瓦崗軍起義第43章 亞聖孟子第273章 女科學家王貞儀第98章 鴻 門 宴第63章 美女西施第178章 “藥王”孫思邈第1章 盤古開天地的神話第21章 管鮑之交第166章 隋文帝治國第2章 黃帝大戰蚩尤第61章 趙盾和刺客第231章 明太祖興文字獄第191章 沖天大將軍黃巢第58章 晏子使楚第97章 先秦時代天文曆法和數學成就第230章 多才多藝的吳承恩第276章 維新宣傳家梁啓超第61章 趙盾和刺客第83章 “毛遂自薦”的典故第189章 狄仁傑桃李滿門第241章 鄱陽湖大戰第255章 文學豐碑曹雪芹第33章 鮑叔牙讓賢第124章 飛將軍——李廣第267章 “開眼看世界的第一人”第30章 秦穆公任賢第174章 玄武門之變第255章 文學豐碑曹雪芹第115章 醫聖張仲景第85章 李斯諫逐客第68章 殺馬立誓第52章 墨子的墨家的學說第105章 蔡倫發明造紙術第68章 殺馬立誓第189章 狄仁傑桃李滿門第113章 張衡發明地動儀第12章 酒的發明第9章 大禹治水第46章 “向戌弭兵”是怎麼回事第70章 蘇秦佩六國相印記(1)第166章 隋文帝治國第129章 陳壽和《三國志》第167章 瓦崗軍起義第238章 徐霞客歷遊四方第168章 李淵父子起兵第184章 “茶聖”陸羽第2章 黃帝大戰蚩尤第56章 商鞅變法的主要內容第131章 一代梟雄曹操第133章 呂蒙白衣渡江第118章 雕版印刷術的發明與傳播第146章 陶侃惜物如金第248章 說書藝人柳敬亭第35章 老子與《道德經》第253章 寫人寫鬼的蒲松齡第36章 曹劌指揮魯軍抗齊第118章 雕版印刷術的發明與傳播第153章 石勒讀漢書第215章 多產的愛國詞人——辛棄疾第110章 陸遜火燒連營第67章 叔孫通制訂朝儀第266章 文武全才的乾隆皇帝第144章 荀灌女搬兵解圍第68章 殺馬立誓第72章 張儀智騙楚懷王第61章 趙盾和刺客第193章 一代女皇——武則天第183章 張旭、懷素學草書第130章 劉徽著《算注》第102章 冒頓單于第249章 湯顯祖哭著《牡丹亭》第46章 “向戌弭兵”是怎麼回事第77章 馮驩和孟嘗君的故事第192章 貞觀明主——李世民第275章 愛國華僑陳嘉庚第170章 “時俗共重,以爲規典”第172章 文成公主進藏第217章 方臘起義第34章 鄭莊公和他的母親
第72章 張儀智騙楚懷王第81章 觸龍說趙太后的故事第150章 “三絕”畫祖——顧愷之第273章 女科學家王貞儀第228章 元末明初著名文學家——施耐庵第124章 飛將軍——李廣第88章 少年英傑甘羅第152章 李特的流民大營第142章 裴秀繪地圖第269章 太平天國洪秀全第257章 努爾哈赤建立後金第87章 荀子著《天論》第61章 趙盾和刺客第220章 虞允文書生退敵第184章 “茶聖”陸羽第178章 “藥王”孫思邈第206章 元昊建立西夏國第23章 周厲王專營私利第279章 護國運動主將蔡鍔第232章 靖難之役第167章 瓦崗軍起義第43章 亞聖孟子第273章 女科學家王貞儀第98章 鴻 門 宴第63章 美女西施第178章 “藥王”孫思邈第1章 盤古開天地的神話第21章 管鮑之交第166章 隋文帝治國第2章 黃帝大戰蚩尤第61章 趙盾和刺客第231章 明太祖興文字獄第191章 沖天大將軍黃巢第58章 晏子使楚第97章 先秦時代天文曆法和數學成就第230章 多才多藝的吳承恩第276章 維新宣傳家梁啓超第61章 趙盾和刺客第83章 “毛遂自薦”的典故第189章 狄仁傑桃李滿門第241章 鄱陽湖大戰第255章 文學豐碑曹雪芹第33章 鮑叔牙讓賢第124章 飛將軍——李廣第267章 “開眼看世界的第一人”第30章 秦穆公任賢第174章 玄武門之變第255章 文學豐碑曹雪芹第115章 醫聖張仲景第85章 李斯諫逐客第68章 殺馬立誓第52章 墨子的墨家的學說第105章 蔡倫發明造紙術第68章 殺馬立誓第189章 狄仁傑桃李滿門第113章 張衡發明地動儀第12章 酒的發明第9章 大禹治水第46章 “向戌弭兵”是怎麼回事第70章 蘇秦佩六國相印記(1)第166章 隋文帝治國第129章 陳壽和《三國志》第167章 瓦崗軍起義第238章 徐霞客歷遊四方第168章 李淵父子起兵第184章 “茶聖”陸羽第2章 黃帝大戰蚩尤第56章 商鞅變法的主要內容第131章 一代梟雄曹操第133章 呂蒙白衣渡江第118章 雕版印刷術的發明與傳播第146章 陶侃惜物如金第248章 說書藝人柳敬亭第35章 老子與《道德經》第253章 寫人寫鬼的蒲松齡第36章 曹劌指揮魯軍抗齊第118章 雕版印刷術的發明與傳播第153章 石勒讀漢書第215章 多產的愛國詞人——辛棄疾第110章 陸遜火燒連營第67章 叔孫通制訂朝儀第266章 文武全才的乾隆皇帝第144章 荀灌女搬兵解圍第68章 殺馬立誓第72章 張儀智騙楚懷王第61章 趙盾和刺客第193章 一代女皇——武則天第183章 張旭、懷素學草書第130章 劉徽著《算注》第102章 冒頓單于第249章 湯顯祖哭著《牡丹亭》第46章 “向戌弭兵”是怎麼回事第77章 馮驩和孟嘗君的故事第192章 貞觀明主——李世民第275章 愛國華僑陳嘉庚第170章 “時俗共重,以爲規典”第172章 文成公主進藏第217章 方臘起義第34章 鄭莊公和他的母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