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亞聖孟子

孟子,名軻(約前372年一前289年),鄒國(今山東鄒縣)人,是戰國中期著名的思想家和政治家。他本是春秋末年魯國“三桓”之一,貴族孟孫氏的後裔,到了他父親那一代,就已家境衰落,很貧困了。孟子年幼時,父親就得病死了,他從小是由母親帶大的。孟母是個很有知識,很能幹的女人,她替人家洗衣,紡線織布,省吃儉用,一心想把兒子培養成人。

起初,孟子家離墓地很近,孟子和附近住的小朋友經常到墓地裡去看熱鬧,時間長了,他也和小朋友一起做起給死人送葬一類的遊戲。孟母發現這一情況後,覺得這種地方不應該讓孩子來,對孩子成長沒有好處。第二天,孟母收拾收拾家裡的東西就搬家了。他們母子倆搬到一個鬧市附近住下來。

市場上人來人往,叫賣聲從早到晚不斷,日子一長,孟子又學起那些小商販叫賣來。孟母覺得這種環境也不利於孩子成長,便又搬家了。這次,他們母子搬到一個學堂附近。朗朗的讀書聲不斷從學堂傳出來,那些來學堂讀書的人一個個文明有禮貌,見面時不是作揖就是打躬。日子一長,孟子又學着這些人的樣子拿來書讀,同人見面時也模仿那些讀書人作揖打躬,變得很懂禮貌起來。孟母見了,心裡很高興,覺得這裡對孩子成長很有好處,於是就一直住了下來。

孟子到了上學的年齡,孟母把節省下來的錢給他交了學費,送他上學讀書。開始時,孟子讀書很用功,時間一長,就鬆懈下來。有時還無故逃學。一天,孟子又沒有去上學,被孟母知道了。玩了一天的孟子晚上回家,見母親坐在織布機旁一動也不動,再看爐子火也沒點着。孟子發覺情形有些不太對勁,低着頭想從母親身後繞過去進自己的屋。孟子剛走到房門口,被孟母厲聲叫住了。只見孟母站起身來,到廚房拿下一把菜刀朝織機上的布刷地一下砍了下去,將那塊還沒有織好的布一下子斷成兩截。孟母指着被砍斷的布對孟子說:“你也太沒出息了。一個人沒有志氣,做什麼事總是半途而廢,跟這沒有織好的布有什麼兩樣!你如果再逃學,不求上進,我也就不要你了。”孟子知道自己做錯了,連連向母親保證:“今後一定努力學習,再不惹母親生氣。”從此以後,孟子用功讀書了,終於成爲一個學識廣博、意志堅強、志向遠大的學者。

孟子是子思的學生,子思是孔子的親孫子。子思的老師是孔子的得意弟子曾參,因此,孟子是儒家學派的繼承人。他對孔子十分崇拜,他立志要追隨孔子,把儒家學說發揚光大。

孟於生活的時代,諸侯各國矛盾紛爭。孟子象孔子一樣極力反對窮兵黷武,反對暴政,主張仁政,幻想用“仁、義、禮、智、信”教化百姓,實現大同世界。他也象孔子那樣到處去宣傳自己的政治主張,但結果都碰了壁,即便如此,他也不死心。

他曾一連幾次向齊宣王宣傳過他的“仁政”理論。他說:治理人民的事情是決不可以輕視的。人民如果沒有固定的產業,就沒有堅定的道德觀念;沒有堅定的道德觀念,就沒有正確的行爲,就會奢侈**,違法亂紀。作爲賢明的君主要使老百姓安居樂業,使他們上敬父母,下育子女。他曾嘲笑齊宣王不忍心看到牛的顫慄,而不殺牛,要用小一點的羊來代替。孟子指出這種做法的虛僞。在當時,能清楚地認識這一點,對那一向驕橫慣了的國君進行這樣大膽的揭露,顯示出他的政治勇氣和膽略。

孟子對於孔子的“仁”,加以引伸、發展,提出人們應互相關心,互相愛護,關心別人應該象關心自己一樣。這一觀點,在當時是很有進步意義的。

孟子瞧不起爲了升官往上爬不擇手段的做法。他用舔膿瘡的比喻對此進行無情地揭露和嘲諷。表示自己寧願清貧一輩子,也不肯與統治者同流合污,去做奴顏婢膝、喪失人格的事。

孟子晚年時開始設館授學,想通過他的學生把他的政治理想付諸實施。雖然他的弟子不象孔子那麼多,也不象孔子辦學辦得那樣有名氣,但他在教育上也有很大的貢獻。他的文章和思想都收集在《孟子》一書中。他受到封建統治者的表彰,被奉爲僅次於孔子的“亞聖”,他的學說也和孔子學說一起被合稱爲“孔孟之道”,成爲漫長的中國封建社會的統治思想。我們對孟子思想中進步的、民主的精華應該繼承、發揚,同時也應該對他唯心主義的哲學觀點,及封建性的糟粕予以批判。

第208章 司馬光寫《資治通鑑》第26章 宋楚之戰第240章 史可法死守揚州第47章 子產的主要事蹟第206章 元昊建立西夏國第207章 王安石變法第28章 城濮之戰第271章 變法英雄譚嗣同第41章 費無忌亂國伍子胥報仇第34章 鄭莊公和他的母親第177章 朋黨的爭吵第134章 曹植七步成詩第63章 美女西施第90章 《周易》是什麼書第96章 “都江堰”和“鄭國渠” 的興建第212章 北宋文壇巨擘——蘇軾第10章 父死子繼家天下第229章 我國長篇章回小說的奠基人——羅貫中第260章 康熙智除鰲拜第72章 張儀智騙楚懷王第226章 一隻眼的石人第200章 柳宗元被貶第92章 《左傳》是什麼書第145章 聞雞起舞第272章 蒲松齡執著寫《聊齋》第196章 李白蔑視權貴第87章 荀子著《天論》第3章 倉頡造字第202章 “黃家富貴,徐熙野逸”第215章 多產的愛國詞人——辛棄疾第225章 忽必烈建元第165章 陳後主亡國第115章 醫聖張仲景第161章 “兒皇帝”石敬瑭第127章 文人政治家曹丕第247章 宋應星與《天工開物》第121章 文景之治第263章 清朝的始祖努爾哈赤第165章 陳後主亡國第32章 老馬識途第134章 曹植七步成詩第101章 垓下之圍第192章 貞觀明主——李世民第155章 鍾嶸作《詩品》第202章 “黃家富貴,徐熙野逸”第91章 最早的詩歌總集《詩經》第231章 明太祖興文字獄第89章 “諸子百家”和“百家爭鳴”第242章 楊繼盛冒死劾嚴嵩第84章 荊軻刺秦王第278章 中國共產黨人陳獨秀第210章 以少勝多採石戰第140章 周處剛直取禍第74章 奇貨可居第11章 少康中興第93章 焚書坑儒第113章 張衡發明地動儀第77章 馮驩和孟嘗君的故事第216章 杯酒釋兵權第58章 晏子使楚第113章 張衡發明地動儀第146章 陶侃惜物如金第176章 鑑真東渡第123章 光武中興第78章 田單大擺“火牛陣”第65章 豫讓刺趙襄子第205章 寇準奮起抗遼第269章 太平天國洪秀全第267章 “開眼看世界的第一人”第242章 楊繼盛冒死劾嚴嵩第42章 伯牙的創作《高山流水》第165章 陳後主亡國第261章 尼布楚條約第109章 班超投筆從軍第98章 鴻 門 宴第236章 張居正改革第143章 洛陽紙貴第161章 “兒皇帝”石敬瑭第140章 周處剛直取禍第111章 不拘一格用人才第46章 “向戌弭兵”是怎麼回事第152章 李特的流民大營第19章 武王伐紂是怎麼回事第147章 劉裕破襖誡奢第166章 隋文帝治國第23章 周厲王專營私利第159章 孝文帝定計遷都第260章 康熙智除鰲拜第80章 “紙上談兵”的典故第225章 忽必烈建元第19章 武王伐紂是怎麼回事第227章 一代天驕——成吉思汗第94章 張良學藝第6章 精衛填海第78章 田單大擺“火牛陣”第143章 洛陽紙貴第114章 外戚宦官爭權第52章 墨子的墨家的學說第58章 晏子使楚
第208章 司馬光寫《資治通鑑》第26章 宋楚之戰第240章 史可法死守揚州第47章 子產的主要事蹟第206章 元昊建立西夏國第207章 王安石變法第28章 城濮之戰第271章 變法英雄譚嗣同第41章 費無忌亂國伍子胥報仇第34章 鄭莊公和他的母親第177章 朋黨的爭吵第134章 曹植七步成詩第63章 美女西施第90章 《周易》是什麼書第96章 “都江堰”和“鄭國渠” 的興建第212章 北宋文壇巨擘——蘇軾第10章 父死子繼家天下第229章 我國長篇章回小說的奠基人——羅貫中第260章 康熙智除鰲拜第72章 張儀智騙楚懷王第226章 一隻眼的石人第200章 柳宗元被貶第92章 《左傳》是什麼書第145章 聞雞起舞第272章 蒲松齡執著寫《聊齋》第196章 李白蔑視權貴第87章 荀子著《天論》第3章 倉頡造字第202章 “黃家富貴,徐熙野逸”第215章 多產的愛國詞人——辛棄疾第225章 忽必烈建元第165章 陳後主亡國第115章 醫聖張仲景第161章 “兒皇帝”石敬瑭第127章 文人政治家曹丕第247章 宋應星與《天工開物》第121章 文景之治第263章 清朝的始祖努爾哈赤第165章 陳後主亡國第32章 老馬識途第134章 曹植七步成詩第101章 垓下之圍第192章 貞觀明主——李世民第155章 鍾嶸作《詩品》第202章 “黃家富貴,徐熙野逸”第91章 最早的詩歌總集《詩經》第231章 明太祖興文字獄第89章 “諸子百家”和“百家爭鳴”第242章 楊繼盛冒死劾嚴嵩第84章 荊軻刺秦王第278章 中國共產黨人陳獨秀第210章 以少勝多採石戰第140章 周處剛直取禍第74章 奇貨可居第11章 少康中興第93章 焚書坑儒第113章 張衡發明地動儀第77章 馮驩和孟嘗君的故事第216章 杯酒釋兵權第58章 晏子使楚第113章 張衡發明地動儀第146章 陶侃惜物如金第176章 鑑真東渡第123章 光武中興第78章 田單大擺“火牛陣”第65章 豫讓刺趙襄子第205章 寇準奮起抗遼第269章 太平天國洪秀全第267章 “開眼看世界的第一人”第242章 楊繼盛冒死劾嚴嵩第42章 伯牙的創作《高山流水》第165章 陳後主亡國第261章 尼布楚條約第109章 班超投筆從軍第98章 鴻 門 宴第236章 張居正改革第143章 洛陽紙貴第161章 “兒皇帝”石敬瑭第140章 周處剛直取禍第111章 不拘一格用人才第46章 “向戌弭兵”是怎麼回事第152章 李特的流民大營第19章 武王伐紂是怎麼回事第147章 劉裕破襖誡奢第166章 隋文帝治國第23章 周厲王專營私利第159章 孝文帝定計遷都第260章 康熙智除鰲拜第80章 “紙上談兵”的典故第225章 忽必烈建元第19章 武王伐紂是怎麼回事第227章 一代天驕——成吉思汗第94章 張良學藝第6章 精衛填海第78章 田單大擺“火牛陣”第143章 洛陽紙貴第114章 外戚宦官爭權第52章 墨子的墨家的學說第58章 晏子使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