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商鞅南門立木

在戰國七雄中,秦國在政治、經濟、文化各方面都比中原各諸侯國落後。貼鄰的魏國就比秦國強,還從秦國奪去了河西一大片地方。這種形勢逼得秦國不得不從事改革了。

公元前361年,秦國的新君秦孝公即位。他下決心發奮圖強,首先蒐羅人才。他下了一道命令,說:“不論是秦國人或者外來的客人;誰要是能想辦法使秦國富強起來的,就封他做官。”

秦孝公這樣一號召,果然吸引了不少有才幹的人。有一個衛國的貴族公孫鞅(就是後來的商鞅),在衛國得不到重用,跑到秦國,託人引見,得到秦孝公的接見。

商鞅對秦孝公說:“一個國家要富強,必須注意農業,獎勵將士。要打算把國家治好,必須有賞有罰。有賞有罰,朝廷有了威信,一切改革也就容易進行了。”

秦孝公完全同意商鞅的主張。可是秦國的一些貴族和大臣卻竭力反對。秦孝公一看反對的人這麼多,自己剛剛即位,怕鬧出亂子來,就把改革的事暫時擱了下來。

過了兩年,秦孝公的君位坐穩了,就拜商鞅爲左庶長(秦國的官名),說:“從今天起;改革制度的事全由左庶長拿主意。”

商鞅起草了一個改革的法令,但是怕老百姓不信任他,不按照新法令去做。就先叫人在都城的南門豎了一根三丈高的木頭,下命令說:“誰能把這根木頭扛到北門去的,就賞十兩金子。”

不一會,南門口圍了一大堆人,大家議論紛紛。有的說:“這根木頭誰都拿得動,哪兒用得着十兩賞金?”有的說:“這大概是左庶長成心開玩笑吧。”

大夥兒你瞧我,我瞧你,就是沒有一個敢上去扛木頭的。

商鞅知道老百姓還不相信他下的命令,就把賞金提到五十兩。沒有想到賞金越高;看熱鬧的人越覺得不近情理,仍舊沒人敢去扛。

正在大夥兒議論紛紛的時候,人羣中有一個人跑出來,說:“我來試試。”他說着,真的把木頭扛起來就走,一直搬到北門。

商鞅立刻派人傳出話來,賞給扛木頭的人五十兩黃澄澄的金子,一分也沒少。

這件事立即傳了開去,一下子轟動了秦國。老百姓說:“左庶長的命令不含糊。”

商鞅知道,他的命令已經起了作用,就把他起草的新法令公佈了出去。新法令賞罰分明,規定官職的大小和爵位的高低以打仗立功爲標準。貴族沒有軍功的就沒有爵位;多生產糧食和布帛的,免除官差;凡是爲了做買賣和因爲懶惰而貧窮的,連同妻子兒女都罰做官府的奴婢。

秦國自從商鞅變法以後,農業生產增加了,軍事力量也強大了。不久,秦國進攻魏國的西部,從河西打到河東,把魏國的都城安邑也打了下來。

第38章 伍子胥過昭關第214章 南宋愛國詩人——陸游第77章 馮驩和孟嘗君的故事第248章 說書藝人柳敬亭第83章 “毛遂自薦”的典故第278章 中國共產黨人陳獨秀第62章 程嬰救孤第231章 明太祖興文字獄第222章 黃天蕩大捷第170章 “時俗共重,以爲規典”第241章 鄱陽湖大戰第159章 孝文帝定計遷都第222章 黃天蕩大捷第94章 張良學藝第46章 “向戌弭兵”是怎麼回事第144章 荀灌女搬兵解圍第176章 鑑真東渡第185章 歌妓女詩人薛濤第45章 管子的貢獻第167章 瓦崗軍起義第87章 荀子著《天論》第150章 “三絕”畫祖——顧愷之第103章 平定七國之亂第167章 瓦崗軍起義第47章 子產的主要事蹟第11章 少康中興第19章 武王伐紂是怎麼回事第236章 張居正改革第29章 楚莊王一鳴驚人第133章 呂蒙白衣渡江第35章 老子與《道德經》第102章 冒頓單于第141章 八王之亂第99章 敦煌莫高窟第31章 弦高犒師退秦兵第269章 太平天國洪秀全第76章 孫臏龐涓鬥智第174章 玄武門之變第50章 “班門弄斧”的故事第186章 李光弼大破史思明第149章 狂放不羈的大書法家——王獻之第115章 醫聖張仲景第275章 愛國華僑陳嘉庚第129章 陳壽和《三國志》第156章 “菩薩皇帝”梁武帝第213章 傑出的女詞人——李清照第71章 蘇秦佩六國相印記(2)第243章 胡惟庸案第264章 鄭成功收復臺灣第251章 幕僚中的改革家——魏源第184章 “茶聖”陸羽第178章 “藥王”孫思邈第214章 南宋愛國詩人——陸游第157章 文帝與“元嘉治世”第228章 元末明初著名文學家——施耐庵第147章 劉裕破襖誡奢第233章 土木堡乏變第122章 昆陽大戰第105章 蔡倫發明造紙術第113章 張衡發明地動儀第92章 《左傳》是什麼書第75章 商鞅南門立木第44章 曹劌論戰第147章 劉裕破襖誡奢第65章 豫讓刺趙襄子第148章 “書聖”王羲之第72章 張儀智騙楚懷王第247章 宋應星與《天工開物》第7章 燧人氏鑽木取火第103章 平定七國之亂第278章 中國共產黨人陳獨秀第119章 “智囊”晁錯第175章 魏徵直言敢諫第146章 陶侃惜物如金第176章 鑑真東渡第147章 劉裕破襖誡奢第269章 太平天國洪秀全第199章 韓愈諫迎佛骨第178章 “藥王”孫思邈第45章 管子的貢獻第110章 陸遜火燒連營第45章 管子的貢獻第61章 趙盾和刺客第1章 盤古開天地的神話第180章 玄奘與《大唐西域記》第117章 貫高守信第275章 愛國華僑陳嘉庚第193章 一代女皇——武則天第212章 北宋文壇巨擘——蘇軾第154章 石崇王愷比富第84章 荊軻刺秦王第51章 戰國與“戰國七雄”第215章 多產的愛國詞人——辛棄疾第43章 亞聖孟子第152章 李特的流民大營第151章 東晉大詩人——陶淵明第131章 一代梟雄曹操第233章 土木堡乏變第138章 赤壁之戰第181章 宮廷女詩人上官婉兒
第38章 伍子胥過昭關第214章 南宋愛國詩人——陸游第77章 馮驩和孟嘗君的故事第248章 說書藝人柳敬亭第83章 “毛遂自薦”的典故第278章 中國共產黨人陳獨秀第62章 程嬰救孤第231章 明太祖興文字獄第222章 黃天蕩大捷第170章 “時俗共重,以爲規典”第241章 鄱陽湖大戰第159章 孝文帝定計遷都第222章 黃天蕩大捷第94章 張良學藝第46章 “向戌弭兵”是怎麼回事第144章 荀灌女搬兵解圍第176章 鑑真東渡第185章 歌妓女詩人薛濤第45章 管子的貢獻第167章 瓦崗軍起義第87章 荀子著《天論》第150章 “三絕”畫祖——顧愷之第103章 平定七國之亂第167章 瓦崗軍起義第47章 子產的主要事蹟第11章 少康中興第19章 武王伐紂是怎麼回事第236章 張居正改革第29章 楚莊王一鳴驚人第133章 呂蒙白衣渡江第35章 老子與《道德經》第102章 冒頓單于第141章 八王之亂第99章 敦煌莫高窟第31章 弦高犒師退秦兵第269章 太平天國洪秀全第76章 孫臏龐涓鬥智第174章 玄武門之變第50章 “班門弄斧”的故事第186章 李光弼大破史思明第149章 狂放不羈的大書法家——王獻之第115章 醫聖張仲景第275章 愛國華僑陳嘉庚第129章 陳壽和《三國志》第156章 “菩薩皇帝”梁武帝第213章 傑出的女詞人——李清照第71章 蘇秦佩六國相印記(2)第243章 胡惟庸案第264章 鄭成功收復臺灣第251章 幕僚中的改革家——魏源第184章 “茶聖”陸羽第178章 “藥王”孫思邈第214章 南宋愛國詩人——陸游第157章 文帝與“元嘉治世”第228章 元末明初著名文學家——施耐庵第147章 劉裕破襖誡奢第233章 土木堡乏變第122章 昆陽大戰第105章 蔡倫發明造紙術第113章 張衡發明地動儀第92章 《左傳》是什麼書第75章 商鞅南門立木第44章 曹劌論戰第147章 劉裕破襖誡奢第65章 豫讓刺趙襄子第148章 “書聖”王羲之第72章 張儀智騙楚懷王第247章 宋應星與《天工開物》第7章 燧人氏鑽木取火第103章 平定七國之亂第278章 中國共產黨人陳獨秀第119章 “智囊”晁錯第175章 魏徵直言敢諫第146章 陶侃惜物如金第176章 鑑真東渡第147章 劉裕破襖誡奢第269章 太平天國洪秀全第199章 韓愈諫迎佛骨第178章 “藥王”孫思邈第45章 管子的貢獻第110章 陸遜火燒連營第45章 管子的貢獻第61章 趙盾和刺客第1章 盤古開天地的神話第180章 玄奘與《大唐西域記》第117章 貫高守信第275章 愛國華僑陳嘉庚第193章 一代女皇——武則天第212章 北宋文壇巨擘——蘇軾第154章 石崇王愷比富第84章 荊軻刺秦王第51章 戰國與“戰國七雄”第215章 多產的愛國詞人——辛棄疾第43章 亞聖孟子第152章 李特的流民大營第151章 東晉大詩人——陶淵明第131章 一代梟雄曹操第233章 土木堡乏變第138章 赤壁之戰第181章 宮廷女詩人上官婉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