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秦晉崤之戰

周襄王二十四年(公元前628年),晉文公和鄭文公都去世了,秦穆公就想借此機會打敗晉國,自爲霸主。他對周圍的謀士說:“我幾次幫助晉國平定內亂,連他們的國君都是我立的,理應由我擔任諸侯的首領。只因晉國打敗了楚國,我才把首領的位子讓給重耳。現在重耳已經死了,我還猶豫什麼,到了與晉國一爭高低的時候了。”他派孟明視爲大將,西乞術和白乙丙爲副將去打晉國。

盂明視率大軍先滅了一個叫滑的小國,搶到大量珠玉、糧食和衣物,然後到了澠池(今河南省澠池縣)。白乙丙對孟明視說:“這裡靠近崤山,地形複雜,我們一定要小心啊。”但孟明視並不以爲然他認爲秦軍強大,沒人敢來襲擊。走了一段路,前面來人報告說路被亂木擋死了。孟明視到前面一看,只見橫七豎八的木頭堆在路上,上面還豎着一根三丈多高的旗杆,旗上大大一個“晉”字。孟明視雖然有些警惕,但還是命士兵放倒紅旗,搬開亂木前進。

豈料秦軍剛放倒紅旗,頓時鼓大作,晉軍從四面山野中殺了出來。前有堵截,後有追兵,秦軍真是走投無路,只好回到堆亂木的地方。誰知晉軍早在那些木頭上灑了硫磺等引火物,只等秦軍退到這,就把火點燃了。山谷頓時變成了火海。秦軍爭相逃命,死傷不計其數,孟明視、西乞術和白乙丙三員大將也成了俘虜。

晉襄公一見晉軍大勝,十分高興,準備把秦軍的三員大將殺了,用他們的頭來祭祖先,慶勝利。晉襄公的後母是秦穆公的女兒,她聽說此事非常着急,便對襄公說:“秦晉兩國本是親戚,關係不錯,可別爲殺這幾個人傷了兩家的和氣。現在秦軍大敗,秦君一定怨恨他們,不如把他們放回去,讓秦君自己去處置他們,省得我們落個殺人的壞名聲。”晉襄公聽她說得有理,便把孟明視等人放了。但後來又後悔了,就又派人去追。等追兵趕到黃河邊上,孟明視三人坐的船剛離岸。追兵無船,只好作罷。就這樣,孟明視、西乞術和白乙丙撿了條命,活着回到了秦國。

秦穆公聽說孟明視、西乞術和白乙丙三人僥倖逃回,就穿着喪服,親自去城外迎接他們。孟明視等人見到秦公,趕忙跪下請罪。而秦穆公非但沒責備他們,還自己承擔了責任,希望他們不忘國恥,奮發圖強。孟明視等人見秦公並未怪罪他們,仍然叫他們掌握兵權,十分感動,決心戴罪立功。以後他們收兵買馬,訓練軍隊,經過一年的努力,孟明視認爲秦隊又具有打敗晉軍的實力了。周襄王二十七年(公元前625年),孟明視向秦穆公請求,率兵攻打晉國。得到同意後,孟明視、西乞術和白乙丙三位將軍率領400輛兵車出發了。

晉國早料到秦國不會甘心的,也早作了準備,派出迎戰的大軍。兩軍相遇,只一戰,秦軍又敗下陣來。孟明視本以爲這次可以取勝,沒想到又吃了敗仗,覺得這回可沒臉見秦穆公了。可沒想到,秦穆公並沒責備他,還讓他繼續掌握兵權,這使他十分感動。

經過兩次失敗,孟明視開始在自己身上找原因。他意識到自己的指揮才能不夠,訓練軍隊和作戰的方法都有缺陷。於是,他變賣家產,撫卹陣亡將士家屬,親自操練軍隊,與士兵同吃同住,同甘共苦。就在他正緊張訓練軍隊的時候,晉襄公派大將先且居(過去的大將先軫的兒子),率領晉、宋、陣、鄭四隊進攻秦國了。面對士氣高昂的四國聯軍,孟明視十分沉着。他認爲秦軍尚未充分準備好,不能應戰,命令緊閉城門,加緊操練。很多秦國人都認爲孟明視輸怕了。變成了膽小鬼,建議解除他的兵權。秦穆公卻對大家說:“孟明視一定能打敗晉軍,咱們等着看吧。”

周襄王二十八年(公元前624年),經過孟明視等將軍的嚴格訓練,秦軍已經是一支兵精將勇、英勇頑強的軍隊了。孟明視認爲討伐晉軍的時候到了,他請求秦穆公親自掛帥出征,並且發誓說:“如果此次出征不能獲勝,我決不回來見家鄉父老。”秦穆公下令給出徵的軍隊500輛兵車,配備精良的兵器和充足的糧食,又撥給出徵兵士家屬一批糧食和錢財以解士兵後顧之憂。經過充分的準備,秦穆公、孟明視率大軍浩浩蕩蕩地奔向晉國。

秦軍過了黃河,孟明視下令燒了渡船,表示不獲勝利決不生還。孟明視親自擔任先鋒,一路上勢如破竹,沒幾天就把過去被晉軍搶佔去的城池收了回來。消息傳到晉國都城,朝野上下一片驚慌,羣臣見秦軍如此兇悍都建議迴避一下,不要與秦軍作戰,連大將先且居也不敢迎戰。晉襄公無奈,只好命令晉軍堅守,不得同秦軍交戰。

秦軍在晉國的土地上往來馳騁,猶入無人之境,晉軍不敢迎戰。秦穆公見失地已收復,也打下了晉國的威風,憋了3年的氣總算出了,就率領大軍到崤山,當年晉軍堆亂木樹紅旗的地方,將上次陣亡將士的屍骨埋好,並親自祭奠一番。孟明視、西乞術和自乙西跪在地上,大哭不止。將士們看了都很感動。

第148章 “書聖”王羲之第249章 湯顯祖哭著《牡丹亭》第244章 袁崇煥蒙冤第240章 史可法死守揚州第263章 清朝的始祖努爾哈赤第236章 張居正改革第80章 “紙上談兵”的典故第63章 美女西施第164章 反覆無常的侯景第266章 文武全才的乾隆皇帝第132章 劉備進益州第252章 四重身份集於一身的鄭觀應第162章 梁武帝做和尚第41章 費無忌亂國伍子胥報仇第13章 夏朝的滅亡第187章 詩壇巨擘杜牧第160章 伶人做官第236章 張居正改革第190章 張說不做僞證第48章 老子及其主張第209章 海陵王遷都燕京第164章 反覆無常的侯景第134章 曹植七步成詩第10章 父死子繼家天下第154章 石崇王愷比富第214章 南宋愛國詩人——陸游第251章 幕僚中的改革家——魏源第226章 一隻眼的石人第64章 韓、趙、魏三家分晉第189章 狄仁傑桃李滿門第74章 奇貨可居第19章 武王伐紂是怎麼回事第197章 韓幹畫馬第232章 靖難之役第254章 詩、書、畫三絕鄭板橋第74章 奇貨可居第200章 柳宗元被貶第21章 管鮑之交第133章 呂蒙白衣渡江第143章 洛陽紙貴第94章 張良學藝第8章 堯舜讓位第276章 維新宣傳家梁啓超第57章 二桃殺三士第108章 綠林、赤眉起義第246章 明代畫壇四大家第214章 南宋愛國詩人——陸游第164章 反覆無常的侯景第39章 孔子周遊列國第33章 鮑叔牙讓賢第220章 虞允文書生退敵第241章 鄱陽湖大戰第212章 北宋文壇巨擘——蘇軾第102章 冒頓單于第67章 叔孫通制訂朝儀第65章 豫讓刺趙襄子第261章 尼布楚條約第96章 “都江堰”和“鄭國渠” 的興建第114章 外戚宦官爭權第123章 光武中興第255章 文學豐碑曹雪芹第24章 國人暴動第258章 林則徐廣東禁菸第218章 宗澤三呼“過河”第133章 呂蒙白衣渡江第154章 石崇王愷比富第277章 鑑湖女俠第258章 林則徐廣東禁菸第81章 觸龍說趙太后的故事第194章 初唐四傑第155章 鍾嶸作《詩品》第98章 鴻 門 宴第193章 一代女皇——武則天第155章 鍾嶸作《詩品》第138章 赤壁之戰第47章 子產的主要事蹟第248章 說書藝人柳敬亭第225章 忽必烈建元第155章 鍾嶸作《詩品》第14章 後世臣子的楷模——伊尹第66章 秦始皇統一中國第135章 司馬懿裝病第88章 少年英傑甘羅第278章 中國共產黨人陳獨秀第107章 昭君出塞和親第25章 大將蒙恬、蒙毅第190章 張說不做僞證第165章 陳後主亡國第49章 孫武與《孫子兵法》第13章 夏朝的滅亡第52章 墨子的墨家的學說第144章 荀灌女搬兵解圍第187章 詩壇巨擘杜牧第100章 楚漢相爭第146章 陶侃惜物如金第196章 李白蔑視權貴第14章 後世臣子的楷模——伊尹第60章 季札掛劍第194章 初唐四傑第137章 三顧茅廬
第148章 “書聖”王羲之第249章 湯顯祖哭著《牡丹亭》第244章 袁崇煥蒙冤第240章 史可法死守揚州第263章 清朝的始祖努爾哈赤第236章 張居正改革第80章 “紙上談兵”的典故第63章 美女西施第164章 反覆無常的侯景第266章 文武全才的乾隆皇帝第132章 劉備進益州第252章 四重身份集於一身的鄭觀應第162章 梁武帝做和尚第41章 費無忌亂國伍子胥報仇第13章 夏朝的滅亡第187章 詩壇巨擘杜牧第160章 伶人做官第236章 張居正改革第190章 張說不做僞證第48章 老子及其主張第209章 海陵王遷都燕京第164章 反覆無常的侯景第134章 曹植七步成詩第10章 父死子繼家天下第154章 石崇王愷比富第214章 南宋愛國詩人——陸游第251章 幕僚中的改革家——魏源第226章 一隻眼的石人第64章 韓、趙、魏三家分晉第189章 狄仁傑桃李滿門第74章 奇貨可居第19章 武王伐紂是怎麼回事第197章 韓幹畫馬第232章 靖難之役第254章 詩、書、畫三絕鄭板橋第74章 奇貨可居第200章 柳宗元被貶第21章 管鮑之交第133章 呂蒙白衣渡江第143章 洛陽紙貴第94章 張良學藝第8章 堯舜讓位第276章 維新宣傳家梁啓超第57章 二桃殺三士第108章 綠林、赤眉起義第246章 明代畫壇四大家第214章 南宋愛國詩人——陸游第164章 反覆無常的侯景第39章 孔子周遊列國第33章 鮑叔牙讓賢第220章 虞允文書生退敵第241章 鄱陽湖大戰第212章 北宋文壇巨擘——蘇軾第102章 冒頓單于第67章 叔孫通制訂朝儀第65章 豫讓刺趙襄子第261章 尼布楚條約第96章 “都江堰”和“鄭國渠” 的興建第114章 外戚宦官爭權第123章 光武中興第255章 文學豐碑曹雪芹第24章 國人暴動第258章 林則徐廣東禁菸第218章 宗澤三呼“過河”第133章 呂蒙白衣渡江第154章 石崇王愷比富第277章 鑑湖女俠第258章 林則徐廣東禁菸第81章 觸龍說趙太后的故事第194章 初唐四傑第155章 鍾嶸作《詩品》第98章 鴻 門 宴第193章 一代女皇——武則天第155章 鍾嶸作《詩品》第138章 赤壁之戰第47章 子產的主要事蹟第248章 說書藝人柳敬亭第225章 忽必烈建元第155章 鍾嶸作《詩品》第14章 後世臣子的楷模——伊尹第66章 秦始皇統一中國第135章 司馬懿裝病第88章 少年英傑甘羅第278章 中國共產黨人陳獨秀第107章 昭君出塞和親第25章 大將蒙恬、蒙毅第190章 張說不做僞證第165章 陳後主亡國第49章 孫武與《孫子兵法》第13章 夏朝的滅亡第52章 墨子的墨家的學說第144章 荀灌女搬兵解圍第187章 詩壇巨擘杜牧第100章 楚漢相爭第146章 陶侃惜物如金第196章 李白蔑視權貴第14章 後世臣子的楷模——伊尹第60章 季札掛劍第194章 初唐四傑第137章 三顧茅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