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田單大擺“火牛陣”

田單大擺“火牛陣”是戰國後期一次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著名戰爭故事。

燕昭王爲了滅亡齊國,聯合趙、魏、韓、楚等國共同攻打齊國。昭王派樂毅爲將,帶兵**,很快攻佔了齊國的國都臨淄。齊湣王被迫退走至莒(今山東莒縣),樂毅相繼攻佔齊國的大片領土,齊國只剩下莒和即墨兩個地方,齊國已到千鈞一髮之際了。

這時,田單被推舉擔任保衛齊國的重任。戰爭前,田單在臨淄作過小官,並不出名。燕軍攻佔臨淄時,田單改造了車子結構,在撤退時損失很小,全家逃到即墨城。他參加了即墨的防守工作。即墨守城長官戰死,大家認爲他有才能,推舉他出來指揮戰爭。保衛即墨,保衛齊國。

田單作了將領,加強了城防的守備。同時,又派人去燕國偵探敵方的情況。他聽說燕昭王死了,由兒子惠王繼位。惠王和樂毅有矛盾,相互很不信任。田單認爲有了可乘之機,於是他便派間諜到燕國去,散佈謠言說:“齊王已經死了,齊國只有兩個城未攻下。樂毅現在以伐齊爲名,其實想和南方的諸侯國聯盟而在齊國稱王,所以遲遲不攻下這兩個城,留在齊國,以等待時機。齊國人倒不怕樂毅,只怕燕國派別的將領來,即墨城就要遭殃了。”燕惠王聽了信以爲真,果然派騎劫去代替樂毅作將領。樂毅多謀善戰,士卒聽說他被去職,都憤憤不平。對燕軍很爲不利。

田單有意利用“神”來號召,他利用城中人祭祀先祖時飛鳥都飛下來取食,散佈說這是神來教導他。又命令城中人說;“我的隊伍裡有神師。”於是他讓一個機靈的士卒假裝是“神師”,以後每逢下令,總是說出於天神的命令。這對鼓舞齊軍的士氣起了很大的作用,燕軍以爲齊國得到“天神”的保佑,感到驚奇,十分害怕。

田單乘機說:“我們別的不怕,只怕燕軍俘虜了我們的士卒割去他們的鼻子,把他們放在隊伍的前面,來和我們作戰。即墨人看了害怕,即墨就再也不能守了。”騎劫是一個昏庸的將領,聽了這樣的話,以爲這樣能夠打下即墨,就那樣去做。結果激怒了即墨人,見到被俘的齊軍都被割去了鼻子,十分憤慨,更加決心堅守。

於是田單又散佈說:“我們別的不怕,就擔心燕軍挖我們祖先的墳墓,毀壞我們祖先的屍骨,那即墨城裡的人會很寒心,很悲慟,無心守城。”騎劫聽到後,又上當受騙,果然下令燕軍盡挖齊人的祖墳,燒燬齊人祖先的屍骨。即墨人從城上看見這種情景,都十分悲慟,號啕大哭,紛紛要求出城決一死戰。

田單看到士氣這樣高漲,知道可以動員出戰。他把自己的妻妾和親人都編入隊伍之中,把自己的糧餉分給部下,命令精壯的士兵埋伏起來,故意用老弱婦女在城上防守。他派使者出城假意投降,騎劫深信不疑,燕軍以爲齊軍真正投降,都高呼“萬歲”。燕軍解除了戰備思想。田單又以重金作爲禮物,送給燕軍將領,說;“即墨很快就要投降了,希望能夠保全即墨人的家小。”燕軍將領個個歡喜,滿口答應。燕軍完全放鬆戰鬥準備,盲目樂觀,等待接受田單的投降。

田單用各種辦法麻痹了敵軍,自己卻積極作戰鬥的準備,謀劃用“火牛陣”徹底打敗騎劫。他徵集了一千多頭牛,牛身上穿上五彩龍文的紅綢衣服,兩隻角上綁上鋒利的快刀,尾巴紮上浸透油的蘆葦,同時在城牆根挖了幾十個洞口,把牛埋伏在裡面。他又挑選了五千名壯士,全副武裝跟在牛的後面。一切都準備妥當了,這天夜晚,田單下令全面出擊。牛尾巴上的蘆葦燒着了,一千多條被火燒着尾巴的牛拚命的怒吼着向前飛奔,直衝燕軍兵營。燕軍十分驚慌,這時一片火光,燕軍看到五彩龍文十分懼怕。五千名緊跟在牛後面的壯士奮勇殺擊,城中使勁猛敲各種銅器,聲震天地,齊軍聲威大振。燕軍慌亂一團,紛紛奪路逃跑,潰不成軍,死傷遍地。燕軍主將騎劫在潰戰中被齊軍殺死。齊軍勢如破竹,乘勝追擊敗逃的燕軍,被佔領的齊國地區的人民紛紛起來響應,配合田單攔擊燕軍。齊軍取得了輝煌的勝利,把敵人全部驅逐出國境,收復了失去的國土。

在這次戰爭中,田單不愧爲一名優秀的軍事家,他作到知己知彼,善於利用敵人的矛盾和錯誤調動敵人,一步一步削弱敵人,壯大自己,最後用“火牛陣”這一出奇制勝的辦法徹底打敗了敵人。

第212章 北宋文壇巨擘——蘇軾第106章 蘇武牧羊第17章 伯昌治岐第270章 維新變法康有爲第189章 狄仁傑桃李滿門第229章 我國長篇章回小說的奠基人——羅貫中第241章 鄱陽湖大戰第227章 一代天驕——成吉思汗第118章 雕版印刷術的發明與傳播第124章 飛將軍——李廣第193章 一代女皇——武則天第86章 屈原沉江第143章 洛陽紙貴第86章 屈原沉江第204章 黃袍加身第171章 儒、道、佛“三教論衡”第152章 李特的流民大營第156章 “菩薩皇帝”梁武帝第188章 李世民取東都第101章 垓下之圍第197章 韓幹畫馬第235章 民族英雄戚繼光第94章 張良學藝第222章 黃天蕩大捷第93章 焚書坑儒第222章 黃天蕩大捷第122章 昆陽大戰第171章 儒、道、佛“三教論衡”第8章 堯舜讓位第261章 尼布楚條約第20章 周公輔成王第157章 文帝與“元嘉治世”第75章 商鞅南門立木第86章 屈原沉江第25章 大將蒙恬、蒙毅第149章 狂放不羈的大書法家——王獻之第174章 玄武門之變第151章 東晉大詩人——陶淵明第38章 伍子胥過昭關第157章 文帝與“元嘉治世”第231章 明太祖興文字獄第165章 陳後主亡國第252章 四重身份集於一身的鄭觀應第264章 鄭成功收復臺灣第151章 東晉大詩人——陶淵明第78章 田單大擺“火牛陣”第42章 伯牙的創作《高山流水》第3章 倉頡造字第15章 武丁求聖賢第226章 一隻眼的石人第63章 美女西施第112章 發明家魯班第42章 伯牙的創作《高山流水》第29章 楚莊王一鳴驚人第280章 愛國軍馮玉祥第190章 張說不做僞證第38章 伍子胥過昭關第94章 張良學藝第12章 酒的發明第21章 管鮑之交第21章 管鮑之交第61章 趙盾和刺客第140章 周處剛直取禍第124章 飛將軍——李廣第95章 大澤鄉起義第265章 一代明君康熙第88章 少年英傑甘羅第146章 陶侃惜物如金第27章 齊桓公的雄圖霸業第33章 鮑叔牙讓賢第279章 護國運動主將蔡鍔第148章 “書聖”王羲之第229章 我國長篇章回小說的奠基人——羅貫中第111章 不拘一格用人才第164章 反覆無常的侯景第117章 貫高守信第81章 觸龍說趙太后的故事第273章 女科學家王貞儀第67章 叔孫通制訂朝儀第61章 趙盾和刺客第271章 變法英雄譚嗣同第58章 晏子使楚第117章 貫高守信第73章 春申君移花接木第164章 反覆無常的侯景第68章 殺馬立誓第172章 文成公主進藏第117章 貫高守信第137章 三顧茅廬第88章 少年英傑甘羅第168章 李淵父子起兵第7章 燧人氏鑽木取火第141章 八王之亂第12章 酒的發明第185章 歌妓女詩人薛濤第114章 外戚宦官爭權第275章 愛國華僑陳嘉庚第73章 春申君移花接木第126章 文姬父女美名傳
第212章 北宋文壇巨擘——蘇軾第106章 蘇武牧羊第17章 伯昌治岐第270章 維新變法康有爲第189章 狄仁傑桃李滿門第229章 我國長篇章回小說的奠基人——羅貫中第241章 鄱陽湖大戰第227章 一代天驕——成吉思汗第118章 雕版印刷術的發明與傳播第124章 飛將軍——李廣第193章 一代女皇——武則天第86章 屈原沉江第143章 洛陽紙貴第86章 屈原沉江第204章 黃袍加身第171章 儒、道、佛“三教論衡”第152章 李特的流民大營第156章 “菩薩皇帝”梁武帝第188章 李世民取東都第101章 垓下之圍第197章 韓幹畫馬第235章 民族英雄戚繼光第94章 張良學藝第222章 黃天蕩大捷第93章 焚書坑儒第222章 黃天蕩大捷第122章 昆陽大戰第171章 儒、道、佛“三教論衡”第8章 堯舜讓位第261章 尼布楚條約第20章 周公輔成王第157章 文帝與“元嘉治世”第75章 商鞅南門立木第86章 屈原沉江第25章 大將蒙恬、蒙毅第149章 狂放不羈的大書法家——王獻之第174章 玄武門之變第151章 東晉大詩人——陶淵明第38章 伍子胥過昭關第157章 文帝與“元嘉治世”第231章 明太祖興文字獄第165章 陳後主亡國第252章 四重身份集於一身的鄭觀應第264章 鄭成功收復臺灣第151章 東晉大詩人——陶淵明第78章 田單大擺“火牛陣”第42章 伯牙的創作《高山流水》第3章 倉頡造字第15章 武丁求聖賢第226章 一隻眼的石人第63章 美女西施第112章 發明家魯班第42章 伯牙的創作《高山流水》第29章 楚莊王一鳴驚人第280章 愛國軍馮玉祥第190章 張說不做僞證第38章 伍子胥過昭關第94章 張良學藝第12章 酒的發明第21章 管鮑之交第21章 管鮑之交第61章 趙盾和刺客第140章 周處剛直取禍第124章 飛將軍——李廣第95章 大澤鄉起義第265章 一代明君康熙第88章 少年英傑甘羅第146章 陶侃惜物如金第27章 齊桓公的雄圖霸業第33章 鮑叔牙讓賢第279章 護國運動主將蔡鍔第148章 “書聖”王羲之第229章 我國長篇章回小說的奠基人——羅貫中第111章 不拘一格用人才第164章 反覆無常的侯景第117章 貫高守信第81章 觸龍說趙太后的故事第273章 女科學家王貞儀第67章 叔孫通制訂朝儀第61章 趙盾和刺客第271章 變法英雄譚嗣同第58章 晏子使楚第117章 貫高守信第73章 春申君移花接木第164章 反覆無常的侯景第68章 殺馬立誓第172章 文成公主進藏第117章 貫高守信第137章 三顧茅廬第88章 少年英傑甘羅第168章 李淵父子起兵第7章 燧人氏鑽木取火第141章 八王之亂第12章 酒的發明第185章 歌妓女詩人薛濤第114章 外戚宦官爭權第275章 愛國華僑陳嘉庚第73章 春申君移花接木第126章 文姬父女美名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