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晏子使楚

公元前531年,楚靈王進攻陳國和蔡國,兩個國家的國君慌了,就派人到晉國去求救,可是,當時晉國也是泥菩薩過江自身難保了,不能派兵去解救他們,就回絕了陳、蔡兩國的請求。

齊國靠着晏子的智謀,國力漸漸強盛起來了,齊景公就想重溫當年齊桓公稱霸諸侯的好夢,以爲晉國目前已經是不行了,稱霸諸侯非齊國莫屬。但要想稱霸必須要使楚國服從自己,楚國當時是一個大國,要想使他臣服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齊景公於是派晏子到楚國去,一來是去和楚國交好,另一方面想探探楚國的底細。

楚靈王的使臣聽說晏子要來楚國,就對大臣們說:“晏子是齊國有名的大臣,能說會道,但是他長得很矮,只有三尺多高,你們想想辦法,這次來出出他的醜,也好長長我們泱泱楚國的威風。”

他的一個大臣出了一個餿主意,他們叫人在城門旁邊打開一個三尺多高的洞,那就是給晏子準備的。

晏子哪裡知道這些,他高高興興來到楚國城牆下,大門卻緊關着,城牆兩邊站着一溜衛士,瞧着他,一動不動的,晏子說:“請你們把大門打開。”一個領頭的衛士說:“大門開起來很費事,你就從旁邊這個小門進吧。”

晏子知道他們是成心要侮辱自己,就從車子上走下來,走到他們的面前,望着這些不可一世的傢伙,他說:“這不是城門,而是狗洞,出使狗國的人,才能鑽狗洞,這真搞糊塗了,我是來楚國呢,還是來到狗國。”

衛士們給他這番話說得無地自容,而那些在城牆上面等着看笑話的大臣們,也一個個面面相覷,衛士們只好打開城門讓晏子進去。

晏子拜見楚靈王,這位國君還是想羞辱他,就淡淡一笑,說道:“哎呀,你們齊國難道真是沒有人了嗎?”

晏子的心裡就像點着一盞燈,明白着呢。他不慌不忙說:“大王是不是有點少見多怪啊,我們齊國光都城就有好多萬人,要是大家都撐起衣袖,就能遮天蔽日;要是大家都灑上一把水,就能聚成一場大雨;你要是到咱們的國家去,保管能把你的眼睛都看花了。”

楚靈王身子往後一仰,哈哈大笑,道:“那麼,你們齊國爲什麼派你這樣的人來當使者呢?”

晏子越發顯得輕鬆起來,笑着說道:“我們齊國派遣使者有一個規矩,德才兼備的人,出使那些仁義賢良的國家;碌碌無爲的人,派到那些昏庸無道的國家。所以我就被派到你們國家來。”

楚靈王這時別提有多難堪了,他心裡知道,這個晏子果然名不虛傳,嘴利害得就像一把刀子,哪裡敢欺負到他的頭上,只好乖乖地把他當作貴賓來對待。

楚王設宴招待晏子,但是他還是想作弄這個其貌不揚,但是卻是絕頂聰明的傢伙。他們正在喝酒的時候,堂下忽然走出兩個武士,他們押着一個囚犯,滿臉都是兇相。

楚王喝道:“你們到這來幹什麼?”

“我們抓了一個罪犯。”其中一個武土回答道。

楚王問:“他是哪個國家的人?”

武士說:“他是齊國人,偷我們楚國的東西,被我們當場抓住。”

楚王轉過身來,對晏子不懷好意的一笑,說:“請問先生,你們齊國人都很善於偷盜嗎?”堂下一片鬨堂大笑。

晏子早巳知道他葫蘆裡賣的是什麼藥,他平靜地站了起來,離開座位,走到楚王的面前,以一種無可辯駁的語氣說道:“大王,你沒有聽人說過嗎,桔樹種在淮南,結出來的桔子就又大又甜;可是同樣一棵桔樹,要是種到了淮北,就會結出又小又酸的果子,就變成了枳。這是因爲兩地的水土不同啊。同樣的道理,人也是如此,我們齊國人在齊國時好好的,個個懂禮,一到你們楚國就變成了小偷,這也許就是我們兩個國家的水土不同的緣故吧。”

楚王真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氣急敗壞對堂下叫道:“你們快給我滾開。”

經過這幾次交鋒,楚王再也不敢戲弄這個小矮個子了。只好客客氣氣地對待他。晏子出色地完成了這次的任務。

晏子回到了齊國,向齊景公談出了自己對楚國目前的看法,他認爲,楚靈王狂妄自大,楚國的朝中又沒有得力的大臣,這時候正是攻打楚國的好時機。

於是齊景公就發兵去征討楚國,奪取了楚國許多城池,自此楚國的力量越來越弱了,而齊國的力量卻不斷強大起來。

第277章 鑑湖女俠第230章 多才多藝的吳承恩第256章 思想啓蒙的先驅龔自珍第53章 李悝實行改革第32章 老馬識途第100章 楚漢相爭第57章 二桃殺三士第20章 周公輔成王第15章 武丁求聖賢第241章 鄱陽湖大戰第205章 寇準奮起抗遼第20章 周公輔成王第58章 晏子使楚第133章 呂蒙白衣渡江第28章 城濮之戰第165章 陳後主亡國第271章 變法英雄譚嗣同第279章 護國運動主將蔡鍔第150章 “三絕”畫祖——顧愷之第163章 王猛捫蝨談天下第176章 鑑真東渡第38章 伍子胥過昭關第89章 “諸子百家”和“百家爭鳴”第57章 二桃殺三士第67章 叔孫通制訂朝儀第220章 虞允文書生退敵第223章 政治家耶律楚材第274章 偉大先行者孫中山第96章 “都江堰”和“鄭國渠” 的興建第230章 多才多藝的吳承恩第139章 樂不思蜀第87章 荀子著《天論》第96章 “都江堰”和“鄭國渠” 的興建第198章 劉晏善理財第16章 紂王暴政第184章 “茶聖”陸羽第241章 鄱陽湖大戰第129章 陳壽和《三國志》第131章 一代梟雄曹操第67章 叔孫通制訂朝儀第224章 文天祥起兵抗元第260章 康熙智除鰲拜第83章 “毛遂自薦”的典故第83章 “毛遂自薦”的典故第164章 反覆無常的侯景第55章 吳起事蹟與兵法第169章 京杭大運河第195章 閻立本與繪畫第184章 “茶聖”陸羽第56章 商鞅變法的主要內容第88章 少年英傑甘羅第67章 叔孫通制訂朝儀第260章 康熙智除鰲拜第41章 費無忌亂國伍子胥報仇第2章 黃帝大戰蚩尤第17章 伯昌治岐第198章 劉晏善理財第266章 文武全才的乾隆皇帝第174章 玄武門之變第186章 李光弼大破史思明第19章 武王伐紂是怎麼回事第93章 焚書坑儒第254章 詩、書、畫三絕鄭板橋第260章 康熙智除鰲拜第43章 亞聖孟子第122章 昆陽大戰第128章 劉劭與《人物誌》第280章 愛國軍馮玉祥第160章 伶人做官第26章 宋楚之戰第223章 政治家耶律楚材第269章 太平天國洪秀全第213章 傑出的女詞人——李清照第115章 醫聖張仲景第268章 中興名臣曾國藩第158章 馮太后臨朝稱制第206章 元昊建立西夏國第262章 噶爾丹叛亂第151章 東晉大詩人——陶淵明第262章 噶爾丹叛亂第86章 屈原沉江第57章 二桃殺三士第40章 勾踐臥薪嚐膽第61章 趙盾和刺客第97章 先秦時代天文曆法和數學成就第257章 努爾哈赤建立後金第200章 柳宗元被貶第189章 狄仁傑桃李滿門第166章 隋文帝治國第60章 季札掛劍第223章 政治家耶律楚材第19章 武王伐紂是怎麼回事第118章 雕版印刷術的發明與傳播第148章 “書聖”王羲之第166章 隋文帝治國第96章 “都江堰”和“鄭國渠” 的興建第71章 蘇秦佩六國相印記(2)第101章 垓下之圍第134章 曹植七步成詩
第277章 鑑湖女俠第230章 多才多藝的吳承恩第256章 思想啓蒙的先驅龔自珍第53章 李悝實行改革第32章 老馬識途第100章 楚漢相爭第57章 二桃殺三士第20章 周公輔成王第15章 武丁求聖賢第241章 鄱陽湖大戰第205章 寇準奮起抗遼第20章 周公輔成王第58章 晏子使楚第133章 呂蒙白衣渡江第28章 城濮之戰第165章 陳後主亡國第271章 變法英雄譚嗣同第279章 護國運動主將蔡鍔第150章 “三絕”畫祖——顧愷之第163章 王猛捫蝨談天下第176章 鑑真東渡第38章 伍子胥過昭關第89章 “諸子百家”和“百家爭鳴”第57章 二桃殺三士第67章 叔孫通制訂朝儀第220章 虞允文書生退敵第223章 政治家耶律楚材第274章 偉大先行者孫中山第96章 “都江堰”和“鄭國渠” 的興建第230章 多才多藝的吳承恩第139章 樂不思蜀第87章 荀子著《天論》第96章 “都江堰”和“鄭國渠” 的興建第198章 劉晏善理財第16章 紂王暴政第184章 “茶聖”陸羽第241章 鄱陽湖大戰第129章 陳壽和《三國志》第131章 一代梟雄曹操第67章 叔孫通制訂朝儀第224章 文天祥起兵抗元第260章 康熙智除鰲拜第83章 “毛遂自薦”的典故第83章 “毛遂自薦”的典故第164章 反覆無常的侯景第55章 吳起事蹟與兵法第169章 京杭大運河第195章 閻立本與繪畫第184章 “茶聖”陸羽第56章 商鞅變法的主要內容第88章 少年英傑甘羅第67章 叔孫通制訂朝儀第260章 康熙智除鰲拜第41章 費無忌亂國伍子胥報仇第2章 黃帝大戰蚩尤第17章 伯昌治岐第198章 劉晏善理財第266章 文武全才的乾隆皇帝第174章 玄武門之變第186章 李光弼大破史思明第19章 武王伐紂是怎麼回事第93章 焚書坑儒第254章 詩、書、畫三絕鄭板橋第260章 康熙智除鰲拜第43章 亞聖孟子第122章 昆陽大戰第128章 劉劭與《人物誌》第280章 愛國軍馮玉祥第160章 伶人做官第26章 宋楚之戰第223章 政治家耶律楚材第269章 太平天國洪秀全第213章 傑出的女詞人——李清照第115章 醫聖張仲景第268章 中興名臣曾國藩第158章 馮太后臨朝稱制第206章 元昊建立西夏國第262章 噶爾丹叛亂第151章 東晉大詩人——陶淵明第262章 噶爾丹叛亂第86章 屈原沉江第57章 二桃殺三士第40章 勾踐臥薪嚐膽第61章 趙盾和刺客第97章 先秦時代天文曆法和數學成就第257章 努爾哈赤建立後金第200章 柳宗元被貶第189章 狄仁傑桃李滿門第166章 隋文帝治國第60章 季札掛劍第223章 政治家耶律楚材第19章 武王伐紂是怎麼回事第118章 雕版印刷術的發明與傳播第148章 “書聖”王羲之第166章 隋文帝治國第96章 “都江堰”和“鄭國渠” 的興建第71章 蘇秦佩六國相印記(2)第101章 垓下之圍第134章 曹植七步成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