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7章 努爾哈赤建立後金

明王朝政治越來越,邊防也越來越鬆弛,在我國東北地區的女真族的一支——建州女真趁機擴大勢力,開始強大起來,它的領袖是愛新覺羅·努爾哈赤。

努爾哈赤出身建州女真的貴族家庭。祖父覺昌安和父親塔克世,都是建州女真的貴族,被明朝封爲建州左衛的官員。努爾哈赤從小就練習騎馬射箭,練得一身好武藝。十歲那年,母親死去,他的繼母待他不好。努爾哈赤不得不離開家庭,和當地夥伴在一起,在莽莽林海里打獵。挖人蔘,採松子,拾蘑菇,然後把這些山貨帶到撫順去賣掉,掙錢過活。撫順的集市很熱鬧,女真人常在那裡用山貨跟漢人交換鐵器,糧食,鹽和紡織品。努爾哈赤在撫順接觸了很多漢人,學會了漢文,他還挺喜歡讀《三國演義》、《水滸》一類小說,這說明他受漢族文化影響是很大的。

建州女真有好幾個部落,互相攻殺。明朝總兵李成樑利用建州各部的矛盾來加強統治。努爾哈赤二十五歲那午,建州女真部有個土倫城的城主尼堪外蘭,帶引明軍攻打古勒寨城主阿臺。阿臺的妻子是覺昌安的孫女。覺昌安得到消息,帶着塔克世到古勒寨去探望孫女。正碰上明軍攻打古勒寨,覺昌安和塔克世在混戰中都被明軍殺害。

努爾哈赤痛哭了一場,葬了他的祖父,父親,但是想到自己的力量太小,不敢得罪明軍,就把一股怨恨全集中在尼堪外蘭身上。他跑到明朝官吏那裡說:“殺我的祖父、父親是尼堪外蘭,只要你們把尼堪外蘭交給我,我也就甘心了。”明朝官吏只把他祖父、父親的遺體交還他,但不肯交出尼堪外蘭。

努爾哈赤滿腔悲憤回到家裡,翻出了他父親留下的十三副盔甲,分發給他手下兵士,向土倫城進攻。努爾哈赤英勇善戰,尼堪外蘭不是他的對手,狼狽逃走。努爾哈赤攻克了土倫城,繼續追擊,趁機又征服了建州女真的一些部落。

尼堪外蘭東奔西竄,最後逃到了鄂勒琿(今齊齊哈爾附近),請求明軍保護。努爾哈赤也追到那裡,明軍看他不肯罷休,怕因此引起戰爭,就讓努爾哈赤殺了尼堪外蘭。

努爾哈赤滅了尼堪外蘭,聲勢越來越大。過了幾年,統一了建州女真。這就引起女真族其他部的恐慌。當時的女真族,共有三部,除了建州女真之外,還有海西女真和“野人”女真。海西女真中有個葉赫部最強。公元1593年,葉赫部聯合了女真,蒙古九個部落,結成聯盟,合兵三萬,分三路進攻努爾哈赤。

努爾哈赤聽到九部聯軍來攻,事先做好迎戰的準備。他在敵軍來路上,埋伏了精兵;在路旁山嶺邊,安放了滾木石塊。一切安排妥當,他就安安穩穩睡起覺來.他的妻子看了很着急,把他推醒,問他:“九部兵來攻打,你怎麼睡起覺來,難道真的你給嚇胡塗了?”

努爾哈赤笑着說:“如果我害怕,就是想睡也睡不着。”

第二天,建州派出的探子回報敵兵人數衆多,將士們聽了也有點害怕。努爾哈赤就解釋說:“別害怕。現在我們佔據險要地形,敵兵雖然多,不過是烏合之衆,一定互相觀望。如有哪一個領兵先攻,我們就殺他一二個頭目,不怕他們不退。”

九部聯軍到了古勒山下,建州兵在山上嚴陣以待,先派出一百騎兵挑戰,葉赫部一個頭目衝來,馬被木樁絆倒,建州兵上去把他殺了,另一頭目看到這情景也嚇昏過去。這一來,九部聯軍沒有統一指揮,四散逃竄,努爾哈赤乘勝追擊,擊敗了葉赫部。又過了幾年,基本統一了女真族各部。

努爾哈赤在統一女真過程中,把女真人編爲八個旗,旗既是一個行政單位,又是軍事組織。每旗下面有許多牛錄,一個牛錄三百人,平時耕田打獵,戰時打仗,這樣既推動了生產,又加強了戰鬥力。爲了麻痹明朝,他繼續嚮明朝朝貢稱臣,明朝廷認爲努爾哈赤態度恭順,封他爲龍虎將軍。他還多次到北京,親自察看明朝政府的虛實。公元1616年,他認爲時機成熟,就在八旗貴族擁護下,在赫圖阿拉(今遼寧新賓附近)即位稱汗,國號大金。爲了跟過去的金朝區別,歷史上把它稱爲後金。

第213章 傑出的女詞人——李清照第239章 李自成進北京第185章 歌妓女詩人薛濤第243章 胡惟庸案第181章 宮廷女詩人上官婉兒第213章 傑出的女詞人——李清照第147章 劉裕破襖誡奢第239章 李自成進北京第27章 齊桓公的雄圖霸業第118章 雕版印刷術的發明與傳播第57章 二桃殺三士第151章 東晉大詩人——陶淵明第134章 曹植七步成詩第182章 李隆基與梨園第123章 光武中興第255章 文學豐碑曹雪芹第187章 詩壇巨擘杜牧第28章 城濮之戰第16章 紂王暴政第52章 墨子的墨家的學說第148章 “書聖”王羲之第67章 叔孫通制訂朝儀第102章 冒頓單于第272章 蒲松齡執著寫《聊齋》第257章 努爾哈赤建立後金第129章 陳壽和《三國志》第253章 寫人寫鬼的蒲松齡第150章 “三絕”畫祖——顧愷之第123章 光武中興第260章 康熙智除鰲拜第248章 說書藝人柳敬亭第275章 愛國華僑陳嘉庚第255章 文學豐碑曹雪芹第176章 鑑真東渡第139章 樂不思蜀第28章 城濮之戰第143章 洛陽紙貴第26章 宋楚之戰第234章 于謙保衛北京第20章 周公輔成王第192章 貞觀明主——李世民第214章 南宋愛國詩人——陸游第119章 “智囊”晁錯第24章 國人暴動第195章 閻立本與繪畫第243章 胡惟庸案第84章 荊軻刺秦王第70章 蘇秦佩六國相印記(1)第102章 冒頓單于第60章 季札掛劍第71章 蘇秦佩六國相印記(2)第163章 王猛捫蝨談天下第192章 貞觀明主——李世民第138章 赤壁之戰第156章 “菩薩皇帝”梁武帝第244章 袁崇煥蒙冤第57章 二桃殺三士第218章 宗澤三呼“過河”第6章 精衛填海第139章 樂不思蜀第107章 昭君出塞和親第60章 季札掛劍第264章 鄭成功收復臺灣第120章 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第197章 韓幹畫馬第104章 王充寫《論衡》第266章 文武全才的乾隆皇帝第176章 鑑真東渡第126章 文姬父女美名傳第54章 “西門豹治鄴”的故事第20章 周公輔成王第88章 少年英傑甘羅第228章 元末明初著名文學家——施耐庵第272章 蒲松齡執著寫《聊齋》第133章 呂蒙白衣渡江第193章 一代女皇——武則天第180章 玄奘與《大唐西域記》第220章 虞允文書生退敵第205章 寇準奮起抗遼第255章 文學豐碑曹雪芹第141章 八王之亂第232章 靖難之役第34章 鄭莊公和他的母親第31章 弦高犒師退秦兵第275章 愛國華僑陳嘉庚第222章 黃天蕩大捷第163章 王猛捫蝨談天下第103章 平定七國之亂第203章 朱溫滅唐稱帝第171章 儒、道、佛“三教論衡”第172章 文成公主進藏第37章 秦晉崤之戰第181章 宮廷女詩人上官婉兒第167章 瓦崗軍起義第118章 雕版印刷術的發明與傳播第11章 少康中興第224章 文天祥起兵抗元第261章 尼布楚條約第239章 李自成進北京
第213章 傑出的女詞人——李清照第239章 李自成進北京第185章 歌妓女詩人薛濤第243章 胡惟庸案第181章 宮廷女詩人上官婉兒第213章 傑出的女詞人——李清照第147章 劉裕破襖誡奢第239章 李自成進北京第27章 齊桓公的雄圖霸業第118章 雕版印刷術的發明與傳播第57章 二桃殺三士第151章 東晉大詩人——陶淵明第134章 曹植七步成詩第182章 李隆基與梨園第123章 光武中興第255章 文學豐碑曹雪芹第187章 詩壇巨擘杜牧第28章 城濮之戰第16章 紂王暴政第52章 墨子的墨家的學說第148章 “書聖”王羲之第67章 叔孫通制訂朝儀第102章 冒頓單于第272章 蒲松齡執著寫《聊齋》第257章 努爾哈赤建立後金第129章 陳壽和《三國志》第253章 寫人寫鬼的蒲松齡第150章 “三絕”畫祖——顧愷之第123章 光武中興第260章 康熙智除鰲拜第248章 說書藝人柳敬亭第275章 愛國華僑陳嘉庚第255章 文學豐碑曹雪芹第176章 鑑真東渡第139章 樂不思蜀第28章 城濮之戰第143章 洛陽紙貴第26章 宋楚之戰第234章 于謙保衛北京第20章 周公輔成王第192章 貞觀明主——李世民第214章 南宋愛國詩人——陸游第119章 “智囊”晁錯第24章 國人暴動第195章 閻立本與繪畫第243章 胡惟庸案第84章 荊軻刺秦王第70章 蘇秦佩六國相印記(1)第102章 冒頓單于第60章 季札掛劍第71章 蘇秦佩六國相印記(2)第163章 王猛捫蝨談天下第192章 貞觀明主——李世民第138章 赤壁之戰第156章 “菩薩皇帝”梁武帝第244章 袁崇煥蒙冤第57章 二桃殺三士第218章 宗澤三呼“過河”第6章 精衛填海第139章 樂不思蜀第107章 昭君出塞和親第60章 季札掛劍第264章 鄭成功收復臺灣第120章 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第197章 韓幹畫馬第104章 王充寫《論衡》第266章 文武全才的乾隆皇帝第176章 鑑真東渡第126章 文姬父女美名傳第54章 “西門豹治鄴”的故事第20章 周公輔成王第88章 少年英傑甘羅第228章 元末明初著名文學家——施耐庵第272章 蒲松齡執著寫《聊齋》第133章 呂蒙白衣渡江第193章 一代女皇——武則天第180章 玄奘與《大唐西域記》第220章 虞允文書生退敵第205章 寇準奮起抗遼第255章 文學豐碑曹雪芹第141章 八王之亂第232章 靖難之役第34章 鄭莊公和他的母親第31章 弦高犒師退秦兵第275章 愛國華僑陳嘉庚第222章 黃天蕩大捷第163章 王猛捫蝨談天下第103章 平定七國之亂第203章 朱溫滅唐稱帝第171章 儒、道、佛“三教論衡”第172章 文成公主進藏第37章 秦晉崤之戰第181章 宮廷女詩人上官婉兒第167章 瓦崗軍起義第118章 雕版印刷術的發明與傳播第11章 少康中興第224章 文天祥起兵抗元第261章 尼布楚條約第239章 李自成進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