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盤古開天地的神話

在我國古代勞動人民中就留傳着“盤古開天地”、“女媧造人”的故事。

據說,宇宙原來混沌一團,盤古氏用一把巨斧把這團混沌劈成兩部分,一部分輕的氣不斷地向上浮,一部分重的氣不斷地往下沉。就這樣,向上浮的成爲藍天,向下沉的成爲大地,盤古成爲屹立在天地間的巨人。

過了很久很久,盤古死了。他死後的一瞬間,他的周身突然起了變化:他口裡呼出的氣變成了風雲;他的聲音變成了雷霆;他的眼睛變成了日、月;他的手足和身軀變成了大地的四極和八方的名川;他的血液、筋脈、肌肉變成了江河、道路和田野;他的頭髮和鬍鬚成了天上的星星;他的皮膚、汗毛變成花草樹木;他的牙齒、骨頭、骨髓變成了金屬、岩石、珍珠;他身上的汗,也變成了雨露甘霖。

在盤古氏開天闢地的神話裡,只講了天地起源的故事。當時只有盤古氏一個人,後來世界上怎麼會有許許多多的人呢?另一個神話回答了這個問題。

據說盤古氏去世以後,天地間一直是空蕩蕩(dàng)的,一個人也沒有。後來不知道經過了多少多少年,纔出現了一個人類的始祖,名叫女媧(wō)氏。這個女媧氏是個女的,她一個人感到非常孤獨,於是女媧來到一處水窪處,蹲下身子,隨手拿一塊泥巴,仿造自己的樣子捏造了一個小泥人。女媧看到自己塑造的作品,十分得意,向它吹了一口氣,放到地上。小泥人一到地上,立刻有了生命。女蝸非常興奮,又連續捏了幾個,都活了。於是,她開始不分晝夜地摶出了許多小生命。不知過了多久,女媧疲倦了,她覺得速度太慢了,乾脆就用蘆草編了一條繩子,醮着泥漿掄動,甩動時濺落到周圍地面的泥點也立即變成了許許多多的小人。

最初的人類就這樣被創造出來了。不久,人類的足跡便佈滿了大地。

神話畢竟只是神話,現在誰也不會相信真有這樣的事,但是人們喜歡神話,一談起歷史,人們常常從“盤古開天地”、“女媧摶人”說起。這是因爲它象徵着人類征服自然的偉大氣魄和豐富的創造力。

那麼,人類歷史究竟應該從哪兒說起呢?後來,科學發達了,人們從地下發掘出來的化石,證明人類最早的祖先是一種從古猿轉變而來的猿人。

我國科學工作者在祖國各地先後發掘了許多猿人的遺骨和遺物的化石,可以看到我們祖國境內最早的原始人,已經有一百萬年以上的歷史,像雲南發現的元謀猿人,大約有170萬年曆史;陝西出土的藍田猿人,大約有80萬年曆史。在北京周口店出土的北京猿人,據今也有40—50萬年了。

北京猿人的體質比元謀人和藍田人進步,但古猿特徵仍較明顯,頭骨前額低平向後傾斜,鼻子寬扁,眉脊粗壯,下須部前伸。北京人的四肢較發達,可以靈活地運用雙手勞動創造工具。北京猿人生活在周口店,當時,這一帶的西北和西南部是高山和丘陵,有茂密的森林,東南一帶是廣闊的草原,河流縱橫,氣候溫暖溼潤。北京人用石器和木棒等工具從事採集和狩獵,獵獲的動物有劍齒虎、羚羊、水牛等,而鹿類特別多。北京人生活十分艱苦,壽命較短。能活到50歲就是高壽。

由於猿人所處的惡劣生活環境以及生產能力低下,單靠個人的力量無法維持生存,均以羣居的方式生活。這種羣體被稱爲原始人羣,我們的祖先就是依靠原始人羣這種社會組織,共同勞動,共同對付猛獸的侵襲,頑強地改造着生存環境。

幾十萬年過去了,猿人在艱苦的鬥爭中進化了。在北京周口店龍骨山的山頂洞穴裡,發現了另一種同現代人很相似的原始人的遺蹟。我們把他們叫做“山頂洞人”。山頂洞人不但能把石頭砸成石斧、石錘,而且還能把野獸的骨頭磨製成骨針,用骨針把獸皮縫製成衣服。

山頂洞人時期,由於生產力的提高,後來發展到按性別、年齡進行勞動分工,古人的智慧也有了發展。古人進一步禁止了直系的長幼輩和同輩之間的羣內亂婚,從而實行不同血緣親族間通婚。這種族外婚是形成氏族的直接原因。血緣羣婚是原始人羣向氏族公社過渡的重要環節。從此,以血緣爲紐帶的氏族公社制度、便萌芽了。血親關係的確定,使人類社會得以穩固發展。

第144章 荀灌女搬兵解圍第40章 勾踐臥薪嚐膽第79章 “完壁歸趙”和“負荊請罪”第192章 貞觀明主——李世民第64章 韓、趙、魏三家分晉第13章 夏朝的滅亡第198章 劉晏善理財第276章 維新宣傳家梁啓超第183章 張旭、懷素學草書第93章 焚書坑儒第41章 費無忌亂國伍子胥報仇第211章 蒙古聯宋滅金第257章 努爾哈赤建立後金第8章 堯舜讓位第227章 一代天驕——成吉思汗第276章 維新宣傳家梁啓超第161章 “兒皇帝”石敬瑭第258章 林則徐廣東禁菸第130章 劉徽著《算注》第118章 雕版印刷術的發明與傳播第260章 康熙智除鰲拜第272章 蒲松齡執著寫《聊齋》第133章 呂蒙白衣渡江第275章 愛國華僑陳嘉庚第241章 鄱陽湖大戰第266章 文武全才的乾隆皇帝第211章 蒙古聯宋滅金第196章 李白蔑視權貴第270章 維新變法康有爲第28章 城濮之戰第199章 韓愈諫迎佛骨第189章 狄仁傑桃李滿門第273章 女科學家王貞儀第222章 黃天蕩大捷第81章 觸龍說趙太后的故事第269章 太平天國洪秀全第223章 政治家耶律楚材第224章 文天祥起兵抗元第14章 後世臣子的楷模——伊尹第158章 馮太后臨朝稱制第27章 齊桓公的雄圖霸業第162章 梁武帝做和尚第279章 護國運動主將蔡鍔第24章 國人暴動第120章 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第145章 聞雞起舞第222章 黃天蕩大捷第139章 樂不思蜀第91章 最早的詩歌總集《詩經》第151章 東晉大詩人——陶淵明第222章 黃天蕩大捷第233章 土木堡乏變第266章 文武全才的乾隆皇帝第153章 石勒讀漢書第2章 黃帝大戰蚩尤第224章 文天祥起兵抗元第70章 蘇秦佩六國相印記(1)第200章 柳宗元被貶第116章 蕭規曹隨第179章 法藏與華嚴宗第170章 “時俗共重,以爲規典”第169章 京杭大運河第47章 子產的主要事蹟第74章 奇貨可居第63章 美女西施第79章 “完壁歸趙”和“負荊請罪”第242章 楊繼盛冒死劾嚴嵩第156章 “菩薩皇帝”梁武帝第81章 觸龍說趙太后的故事第266章 文武全才的乾隆皇帝第189章 狄仁傑桃李滿門第232章 靖難之役第150章 “三絕”畫祖——顧愷之第189章 狄仁傑桃李滿門第71章 蘇秦佩六國相印記(2)第48章 老子及其主張第12章 酒的發明第220章 虞允文書生退敵第102章 冒頓單于第202章 “黃家富貴,徐熙野逸”第86章 屈原沉江第57章 二桃殺三士第95章 大澤鄉起義第190章 張說不做僞證第280章 愛國軍馮玉祥第268章 中興名臣曾國藩第106章 蘇武牧羊第46章 “向戌弭兵”是怎麼回事第152章 李特的流民大營第94章 張良學藝第199章 韓愈諫迎佛骨第20章 周公輔成王第241章 鄱陽湖大戰第109章 班超投筆從軍第110章 陸遜火燒連營第6章 精衛填海第69章 範睢的遠交近攻計第226章 一隻眼的石人第35章 老子與《道德經》第81章 觸龍說趙太后的故事
第144章 荀灌女搬兵解圍第40章 勾踐臥薪嚐膽第79章 “完壁歸趙”和“負荊請罪”第192章 貞觀明主——李世民第64章 韓、趙、魏三家分晉第13章 夏朝的滅亡第198章 劉晏善理財第276章 維新宣傳家梁啓超第183章 張旭、懷素學草書第93章 焚書坑儒第41章 費無忌亂國伍子胥報仇第211章 蒙古聯宋滅金第257章 努爾哈赤建立後金第8章 堯舜讓位第227章 一代天驕——成吉思汗第276章 維新宣傳家梁啓超第161章 “兒皇帝”石敬瑭第258章 林則徐廣東禁菸第130章 劉徽著《算注》第118章 雕版印刷術的發明與傳播第260章 康熙智除鰲拜第272章 蒲松齡執著寫《聊齋》第133章 呂蒙白衣渡江第275章 愛國華僑陳嘉庚第241章 鄱陽湖大戰第266章 文武全才的乾隆皇帝第211章 蒙古聯宋滅金第196章 李白蔑視權貴第270章 維新變法康有爲第28章 城濮之戰第199章 韓愈諫迎佛骨第189章 狄仁傑桃李滿門第273章 女科學家王貞儀第222章 黃天蕩大捷第81章 觸龍說趙太后的故事第269章 太平天國洪秀全第223章 政治家耶律楚材第224章 文天祥起兵抗元第14章 後世臣子的楷模——伊尹第158章 馮太后臨朝稱制第27章 齊桓公的雄圖霸業第162章 梁武帝做和尚第279章 護國運動主將蔡鍔第24章 國人暴動第120章 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第145章 聞雞起舞第222章 黃天蕩大捷第139章 樂不思蜀第91章 最早的詩歌總集《詩經》第151章 東晉大詩人——陶淵明第222章 黃天蕩大捷第233章 土木堡乏變第266章 文武全才的乾隆皇帝第153章 石勒讀漢書第2章 黃帝大戰蚩尤第224章 文天祥起兵抗元第70章 蘇秦佩六國相印記(1)第200章 柳宗元被貶第116章 蕭規曹隨第179章 法藏與華嚴宗第170章 “時俗共重,以爲規典”第169章 京杭大運河第47章 子產的主要事蹟第74章 奇貨可居第63章 美女西施第79章 “完壁歸趙”和“負荊請罪”第242章 楊繼盛冒死劾嚴嵩第156章 “菩薩皇帝”梁武帝第81章 觸龍說趙太后的故事第266章 文武全才的乾隆皇帝第189章 狄仁傑桃李滿門第232章 靖難之役第150章 “三絕”畫祖——顧愷之第189章 狄仁傑桃李滿門第71章 蘇秦佩六國相印記(2)第48章 老子及其主張第12章 酒的發明第220章 虞允文書生退敵第102章 冒頓單于第202章 “黃家富貴,徐熙野逸”第86章 屈原沉江第57章 二桃殺三士第95章 大澤鄉起義第190章 張說不做僞證第280章 愛國軍馮玉祥第268章 中興名臣曾國藩第106章 蘇武牧羊第46章 “向戌弭兵”是怎麼回事第152章 李特的流民大營第94章 張良學藝第199章 韓愈諫迎佛骨第20章 周公輔成王第241章 鄱陽湖大戰第109章 班超投筆從軍第110章 陸遜火燒連營第6章 精衛填海第69章 範睢的遠交近攻計第226章 一隻眼的石人第35章 老子與《道德經》第81章 觸龍說趙太后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