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武王伐紂是怎麼回事

從第六代商王仲丁開始,王室內部就不斷的發生爭奪王位的鬥爭,使商朝奴隸主貴族階級的統治受到了很大的削弱。一些原來臣服商朝的部落、方國也乘機向商王朝進攻。雖然在第七代的商王祖乙時,平服了外部的進攻,但是統治階級內部的爭奪王位的鬥爭仍然沒有解決。而且自成湯以後,就有五次遷徙國都,給人民帶來不少的災難,引起了人民不斷的反抗。這就極大的動搖了商王朝的統治基礎,到了第十代商王盤庚時,爲了擺脫這種混亂的局面,鞏固其統治。他將國都遷到殷(今河南安陽市西北郊小屯村一帶),並採用了成湯時的手段,加強了對內控制。才穩定了商王朝的統治局面。

商朝後半期開始後不久,第十一代商王武丁,除了加強內部的控制外,主要對四周一些經常侵犯商王朝的部落、方國進行征服戰爭。於是商王朝的統治範圍就進一步的擴大了。武丁在位五十九年,使商朝這個奴隸制大國得到了恢復和發展。武丁死後,除了祖甲在位三十三年以外,大多是些不知道莊稼是怎樣種的昏憒的短命國王。所以到了商朝末年逐漸強大起來了的在江淮流域的東南夷方又經常的威脅着商王朝。到了商紂王(帝辛)的父親帝乙時,就開始集中力量征伐夷方。帝乙死後,紂王繼位,對東南夷繼續進行征服和開發戰爭。直到他的末年才基本上將東南夷平定。

紂王是商朝最後一個國王,他對我國東南地區的最初開發和經營,起了一定的作用,爲後來中原文化發展到東南地區奠定了基礎。在歷史上他是作過貢獻的;但是他又是歷史上的一個暴虐的國王。他很荒淫,喜歡酗酒玩樂。爲了滿足腐化生活,他在國都附近的朝歌(今河南淇縣)修建了離宮別館,又修建了一座高大的鹿臺和一些林苑等娛樂場所。蒐集一些狗馬奇物,各種鳥獸養在裡面,又作“酒池肉林”。日夜和他寵愛的妃子妲己以及一些貴族倖臣們,在這些娛樂場所飲酒取樂。爲了他們經常打獵遊玩,將耕地荒廢。讓鳥獸自由生長。還想出各種刑罰來處罰一些貴族、侯國首領和其他人民,榨取財物。還引誘別人的奴隸來供他們使用,因爲對東南夷長期戰爭;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對人民的賦稅又大大增加。於是促使本來已經很尖銳的社會階級矛盾更加激化,奴隸和平民的反抗鬥爭巳在加劇,一場革命風暴正在醞釀中。周武王正是選擇了這樣一個時機,領導了一些部落、方國,一舉推翻了商朝。

周武王的祖先是我國西北地區一個古老部族,和羌族中的姜姓部落有過婚姻關係。傳說周的始祖姓姬,叫棄,曾在夏朝大禹王時作過農官。因爲相傳棄是開始會種稷和麥的人,死後被人們尊稱爲“農神”,叫他后稷。他的子孫中一個叫公劉的才遷居到豳(賓,今陝西旬邑縣)。公劉的後代叫古公亶父,因爲在豳居住時經常受到戎狄部族的侵擾就遷居到岐山下的周原(今陝西岐山縣),開始改變了戎狄的習俗、修建城郭房屋定居下來,初步形成一個小小的方國,並臣服於商朝,算是商朝的一個小侯國,從此才叫周。到了古公亶父的兒子季歷時;周族逐漸強大起來,開始與商王朝發生矛盾,於是商王文丁便把季歷殺死。由季歷的兒子昌繼位,仍稱西伯,昌在晚年自稱文王。

周文王在位五十年,作了許多滅商的準備,他與許多商朝的部落、方國結爲同盟,調解了虞(今山西平陸縣)、芮(今陝西大荔縣)兩個小國的矛盾,征服了犬戎、密須(今甘肅靈臺縣)、黎(今山西省長治縣),其勢力達到了商朝中心地區的邘(河南沁陽縣),將都城新建於豐(今陝西長安西北)。於是商朝的許多部落、方國都紛紛投奔周文王。這就是史書上稱的。三分天下有其二的形勢。

文王死後,武王繼位。第二年,便在孟津大會諸侯,舉行軍事演習,同時派間諜入商觀察情況。去的人回來說紂王生活腐化;壞人當權,人民怨恨。但武王認爲雖然如此,時機還不夠成熟,不可討伐。又過二年,見到商王朝中的一些貴族、大臣都叛商奔周,武王認爲時機成熟,便率領兵車三百輛、虎賁(近衛軍)三千人,士卒四萬五千人,聯合了許多部落、方國東進伐商。

周武王在進軍到距朝歌七十里的牧野地方舉行誓師大會,列數了商紂王的許多罪狀,鼓動了軍隊要和商紂王決戰。這時候商紂王才停止了歌舞宴樂,和那些貴族倖臣們商議對策。但是紂王的軍隊主力還在其他地區,一時也調不回來,只好將大批的奴隸和俘虜來的東南夷武裝起來,湊了十七萬人(一說七十萬)開向牧野。可是這些紂王的軍隊剛與周軍相遇時,就掉轉矛頭引導周軍殺向紂王(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前徒倒戈”的故事)。紂王大敗後連夜逃回朝歌。周武王率軍追進朝歌的那天夜裡,商紂王見大勢已去,只好登上鹿臺放火自己燒死。周武王完全佔領商都以後,便宣告商朝的滅亡。這一年大約是公元前1027年。

第55章 吳起事蹟與兵法第38章 伍子胥過昭關第57章 二桃殺三士第249章 湯顯祖哭著《牡丹亭》第85章 李斯諫逐客第118章 雕版印刷術的發明與傳播第136章 司馬昭的野心第59章 范蠡三遷第207章 王安石變法第59章 范蠡三遷第204章 黃袍加身第47章 子產的主要事蹟第172章 文成公主進藏第267章 “開眼看世界的第一人”第72章 張儀智騙楚懷王第219章 岳家軍大破兀朮第154章 石崇王愷比富第137章 三顧茅廬第252章 四重身份集於一身的鄭觀應第175章 魏徵直言敢諫第21章 管鮑之交第144章 荀灌女搬兵解圍第63章 美女西施第110章 陸遜火燒連營第117章 貫高守信第73章 春申君移花接木第116章 蕭規曹隨第18章 “文王訪賢”的故事第183章 張旭、懷素學草書第130章 劉徽著《算注》第131章 一代梟雄曹操第127章 文人政治家曹丕第21章 管鮑之交第171章 儒、道、佛“三教論衡”第220章 虞允文書生退敵第129章 陳壽和《三國志》第6章 精衛填海第185章 歌妓女詩人薛濤第118章 雕版印刷術的發明與傳播第70章 蘇秦佩六國相印記(1)第150章 “三絕”畫祖——顧愷之第148章 “書聖”王羲之第244章 袁崇煥蒙冤第251章 幕僚中的改革家——魏源第228章 元末明初著名文學家——施耐庵第207章 王安石變法第10章 父死子繼家天下第103章 平定七國之亂第176章 鑑真東渡第32章 老馬識途第115章 醫聖張仲景第114章 外戚宦官爭權第21章 管鮑之交第239章 李自成進北京第85章 李斯諫逐客第40章 勾踐臥薪嚐膽第112章 發明家魯班第197章 韓幹畫馬第216章 杯酒釋兵權第5章 神農氏嘗百草第247章 宋應星與《天工開物》第112章 發明家魯班第198章 劉晏善理財第99章 敦煌莫高窟第178章 “藥王”孫思邈第240章 史可法死守揚州第198章 劉晏善理財第45章 管子的貢獻第210章 以少勝多採石戰第5章 神農氏嘗百草第164章 反覆無常的侯景第68章 殺馬立誓第118章 雕版印刷術的發明與傳播第211章 蒙古聯宋滅金第135章 司馬懿裝病第24章 國人暴動第114章 外戚宦官爭權第270章 維新變法康有爲第85章 李斯諫逐客第46章 “向戌弭兵”是怎麼回事第99章 敦煌莫高窟第180章 玄奘與《大唐西域記》第143章 洛陽紙貴第155章 鍾嶸作《詩品》第98章 鴻 門 宴第233章 土木堡乏變第23章 周厲王專營私利第178章 “藥王”孫思邈第187章 詩壇巨擘杜牧第204章 黃袍加身第87章 荀子著《天論》第241章 鄱陽湖大戰第43章 亞聖孟子第121章 文景之治第178章 “藥王”孫思邈第82章 “竊符救趙”的故事第72章 張儀智騙楚懷王第59章 范蠡三遷第73章 春申君移花接木第5章 神農氏嘗百草
第55章 吳起事蹟與兵法第38章 伍子胥過昭關第57章 二桃殺三士第249章 湯顯祖哭著《牡丹亭》第85章 李斯諫逐客第118章 雕版印刷術的發明與傳播第136章 司馬昭的野心第59章 范蠡三遷第207章 王安石變法第59章 范蠡三遷第204章 黃袍加身第47章 子產的主要事蹟第172章 文成公主進藏第267章 “開眼看世界的第一人”第72章 張儀智騙楚懷王第219章 岳家軍大破兀朮第154章 石崇王愷比富第137章 三顧茅廬第252章 四重身份集於一身的鄭觀應第175章 魏徵直言敢諫第21章 管鮑之交第144章 荀灌女搬兵解圍第63章 美女西施第110章 陸遜火燒連營第117章 貫高守信第73章 春申君移花接木第116章 蕭規曹隨第18章 “文王訪賢”的故事第183章 張旭、懷素學草書第130章 劉徽著《算注》第131章 一代梟雄曹操第127章 文人政治家曹丕第21章 管鮑之交第171章 儒、道、佛“三教論衡”第220章 虞允文書生退敵第129章 陳壽和《三國志》第6章 精衛填海第185章 歌妓女詩人薛濤第118章 雕版印刷術的發明與傳播第70章 蘇秦佩六國相印記(1)第150章 “三絕”畫祖——顧愷之第148章 “書聖”王羲之第244章 袁崇煥蒙冤第251章 幕僚中的改革家——魏源第228章 元末明初著名文學家——施耐庵第207章 王安石變法第10章 父死子繼家天下第103章 平定七國之亂第176章 鑑真東渡第32章 老馬識途第115章 醫聖張仲景第114章 外戚宦官爭權第21章 管鮑之交第239章 李自成進北京第85章 李斯諫逐客第40章 勾踐臥薪嚐膽第112章 發明家魯班第197章 韓幹畫馬第216章 杯酒釋兵權第5章 神農氏嘗百草第247章 宋應星與《天工開物》第112章 發明家魯班第198章 劉晏善理財第99章 敦煌莫高窟第178章 “藥王”孫思邈第240章 史可法死守揚州第198章 劉晏善理財第45章 管子的貢獻第210章 以少勝多採石戰第5章 神農氏嘗百草第164章 反覆無常的侯景第68章 殺馬立誓第118章 雕版印刷術的發明與傳播第211章 蒙古聯宋滅金第135章 司馬懿裝病第24章 國人暴動第114章 外戚宦官爭權第270章 維新變法康有爲第85章 李斯諫逐客第46章 “向戌弭兵”是怎麼回事第99章 敦煌莫高窟第180章 玄奘與《大唐西域記》第143章 洛陽紙貴第155章 鍾嶸作《詩品》第98章 鴻 門 宴第233章 土木堡乏變第23章 周厲王專營私利第178章 “藥王”孫思邈第187章 詩壇巨擘杜牧第204章 黃袍加身第87章 荀子著《天論》第241章 鄱陽湖大戰第43章 亞聖孟子第121章 文景之治第178章 “藥王”孫思邈第82章 “竊符救趙”的故事第72章 張儀智騙楚懷王第59章 范蠡三遷第73章 春申君移花接木第5章 神農氏嘗百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