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7章 《釐正楚藩刑獄疏》

就這樣,刑部主事狄許,就這樣稀裡糊塗的塞進了勘楚使團中,在皇帝的嚴令下迅速離開京師,前往武昌查案。

因爲皇帝下了嚴令,所以使團沒有走更舒服的水運,而是走了最快的路線,也就是通政郵遞司的急遞路線。

一行人從京師,經過涿鹿驛、保定金臺驛、真定恆山驛、順德龍崗驛、衛輝衛源驛,一直到鄭州管城驛這才暫時停歇了一下。

這一路上勘楚使團遇到平坦的大道就乘坐馬車,遇到狹窄的小道則直接騎馬,只用了五天就完成了這千里的路程。

這個速度就連使團正使殷士儋都覺得有些不可思議。

殷士儋作爲典型的清流大臣,走的是翰林院的清貴路線,沒有在地方上任職過。

但是他在先帝朝做翰林的時候,也曾經被點爲河南鄉試考官,曾經走過官驛前往河南。

可那個時候沿途的官驛都管理混亂,擠滿了不知道從哪裡拿到勘合的人,驛卒雖然不敢在官員面前發泄怨氣,但是故意磨洋工還是可以的。

而在驛站的待遇,完全和官位掛鉤,遇到大官出行甚至會堵塞驛站,連傳遞軍情的騎手都換不到馬。

可這一次沿途遇到的所有驛站全都井然有序。

驛長會查驗人員的勘合,根據緊急程度提供相應的服務。

通政司將勘合分爲了三種顏色,分別是紅色、黃色和白色。

勘楚使團是皇帝欽點要着急辦理的,所以殷士儋等人手持的都是等級最高的紅色勘合。

紅色勘合可以在驛站直接換馬,還能直接得到乾糧和清水的補給,提供最好的食宿服務。

黃色勘合則次一點,不能換馬,但是馬可以得到驛站的精飼料照顧,人員也能得到正常的食宿服務。

白色勘合就只能得到最簡單的食宿服務了,馬也只能得到牧草餵養。

看來楊思忠這個通政使還真的有能力,他是用了心梳理整個大明的驛站體系的。

殷士儋有些憂慮起來。

楊思忠和他一樣,也踏在入閣的門檻上。

上次內閣遞補閣臣,雷禮入閣專門負責水務,實際上沒有分擔多少內閣事務。

朝廷很有可能再次遞補閣臣。

那楊思忠和自己就是競爭對手了。

想到這裡,殷士儋更是下定決心要將這次的差事辦好。

想到這裡,殷士儋也有些頭疼起來。

其實殷士儋這個禮部侍郎並不是擁藩派。

嘉靖年間,殷士儋主持重新修訂《宗藩條例》,加了這麼一條:

“親王無後,以兄弟及兄弟之子嗣,不得以旁繼。”

這其實是一條削藩條款。

親王如果沒有後代,也沒有親兄弟和親兄弟的後代,那就不能繼續繼承親王的王爵,也就是要除藩了。

這個條款其實相當的厲害。

各地宗藩人數衆多,但是幾乎所有嫡脈都面臨血脈稀薄的問題。

比如楚宗就是這樣,老楚王在位幾十年都沒生出兒子。

如果真的能嚴格執行這個條例,嘉靖年間就有不少宗藩因爲血脈斷絕而廢藩了。

只可惜殷士儋的廢藩努力還是失敗了。

嘉靖末年,坐鎮蘭州的肅懷王薨,無子。

肅懷王就是完美的符合殷士儋修訂的宗藩條例情況,他無子也無弟,按理說應該廢除肅藩。

肅懷王的母妃上奏請以輔國將軍朱縉貴嗣,禮部議朱縉貴是肅懷王從叔,不可承祧。

但是朱縉貴重賄中官,於是嘉靖皇帝以肅籓越在遠塞,不王無以鎮之,允許朱縉貴嗣王位。

殷士儋據理力爭說:“肅王府在蘭州,根本不是邊疆而是內地。”

但是皇帝還是不許,殷士儋又請降一級封朱縉貴郡王,皇帝還是不許。

在遭遇了這件事後,殷士儋意識到廢藩的關鍵還是在皇帝身上,於是逐步開始收斂自己的立場,專心教導當時的裕王,也就是現在的隆慶皇帝。

隆慶登基後,殷士儋又在詹事府教導皇太子。

禮部官員逐步忘了這位禮部侍郎,其實也是個隱藏的“廢藩派”頭子。

在鄭州管城驛休息了一個晚上,殷士儋又催促使團重新啓程。

接下來從鄭州去信陽,再從信陽就能入湖廣了。

殷士儋嫌棄的看了一眼隊伍中的狄許,如果不是他這個體弱的刑部主事拖累,全程快馬就只剩下兩天路程了。

——

八月底。

一隻胖鴿子落在了蘇澤的書桌上。

胖鴿子自然是從武昌飛來的。

蘇澤也沒想到,殷士儋竟然這麼拼命,用軍情快報的速度抵達了武昌。

而這位禮部侍郎,幾乎一到武昌就開始查案。

胖鴿子盯着蘇澤,又將掛着信籠的腿向後藏了藏,蘇澤苦笑一聲,從書桌裡掏出一袋精米。

這鴿子是越來越叼了。

自從上次吃了湖州的貢米以後,普通的米都已經入不了它的眼。

陳米不吃,劣米不吃,好在蘇澤家裡有皇帝和太子賞賜的貢米,這才滿足了它的需求。

蘇澤爲了胖鴿子,不得不在【家庭種植毯】上種植了一排太湖精稻。

見了米胖鴿子這才伸出腿,蘇澤解開信籠,看到了沈藻的來信。

蘇澤看完了信,楚宗案竟然破了?

勘楚使團抵達武昌兩天,楚宗案就破了!

從沈藻來信中,蘇澤知道果然是狄許的功勞。

狄許到了武昌之後,沒有參與審案,而是將楚王府的檔案和各方供詞全部都過了一遍。

很快狄許就發現了幾條疑點。

首先是在朱華奎兄弟出生之前,楚王府有聘請乳母的記錄。

提前爲孩子聘請乳母沒什麼奇怪的,但是這個乳母被兩次聘請,而且第一次聘請的記錄還被故意隱藏就有些奇怪了。

狄許迅速讓武昌的官差找到了乳母,最後得到了一個消息。

原來這個乳母第一次聘請,是給楚恭王的女兒哺乳的。

也就是說,在朱華奎兄弟出生之前,老楚王其實生了一個女兒!

狄許順藤摸瓜,原來是老楚王與楚王府宮人所生,這個女兒出生不久夭折了。

這個夭折的女兒自然是個重要的證據,說明老楚王是有生育能力的!

而這個老楚王夭折女兒的記錄,包括第一次聘請乳母的記錄,都是楚王府記室吳訓藏起來的。

於是狄許將這個發現告訴了殷士儋,殷士儋立刻下令逮捕王府記室吳訓。

吳訓被捕之後很快就招供,老楚王女兒的事情,是鎮國將軍朱華趆賄賂他,要求他刪去的。

因爲楚王府宮人生的是女兒,而且這個宮人身份低微,是被安排在別院生產的。

所以記室吳訓才膽敢篡改了記錄。

而鎮國將軍朱華趆,正是檢舉朱華奎兄弟身世的人。

案子到了這一步,其實大概情節已經清楚了。

使團順藤摸瓜,查明瞭事情緣由。

鎮國將軍朱華趆,夥同武岡王朱顯槐,侵吞楚宗的祿米,並將這些祿米倒賣到京師牟利。

武岡王朱顯槐,是楚宗中輩分高的宗室,是老楚王的叔父,朱華奎兄弟的叔公。

在老楚王生病的時候,都是由他來暫攝楚宗事務的。

本來這件事其實在宗藩內部也很常見。

宗藩上層吃飽喝足,下層卻忍飢挨餓,山西宗室就經常發生這樣的事情。

但是朱華趆在幾次倒賣中賺了不少,於是來了一次大的,聯合京師糧商搞了一次囤積居奇。

是的,也正好就是被太子用海運壓下糧價的那次。

這一次產生了巨大的虧空,朱華趆和武岡王朱顯槐都差點破產,兩人爲了填補虧空,就偷竊楚王府的財物來變賣。

而這件事被老楚王發現後,剛剛準備法辦他們的時候,就病重去世了。

於是武岡王朱顯槐和鎮國將軍朱華趆,也是爲了報復死去的老楚王,就炮製了這個謠言,試圖渾水摸魚,攪亂楚王繼承的問題,將他們偷竊王府彌補虧空的事情搪塞過去。

殷士儋已經整理完證詞,命令快馬送往京師。

果然楚宗案並不是什麼千古疑案,排除了政治影響後,就是一場簡單的豪門爭產案。

從這件事上看,楚宗真是爛透了。

其實廢除楚宗,大明早就有議論了。

嘉靖二十四年,當時的楚王世子朱英燿,謀殺其父楚愍王朱顯榕。

這場轟動大明的案件,起因還是因爲楚王世子經常和其父的宮人**私通而起的。

也就是這件事後,楚王的王位來落到了楚恭王這一脈頭上。

這一次楚宗內亂,又鬧出這樣丟臉的事情。

蘇澤明白再一次上疏的時機已經成熟。

楚宗已經是武昌乃至於整個湖廣的禍患,如果再不處理,說不定日後還會爆發原時空那樣的劫槓大案。

正因爲每次都能逃脫罪責,所以楚宗才如此肆無忌憚。

而現在,楚王朱華奎年幼,原本暫攝王府事務的武岡王朱顯槐涉入案件中,楚宗羣龍無首。

這一次上疏需要的威望點肯定大大降低。

——【模擬開始】——

《釐正楚藩刑獄疏》送到內閣,高拱和張居正贊同你的奏疏。

趙貞吉因爲禮部立場,票擬意見提出反對。

奏疏送入宮中,皇帝惱怒於楚宗的問題,但卻沒有改變宗藩司法權的想法。

各地宗室也害怕政策會推廣到所有宗藩,極力上書反對,引發了朝野巨大議論,皇帝駁回了你的奏疏。

——【模擬結束】——

【剩餘威望:2270。】

【若要完全通過你的奏疏,需要支付500點威望值,是否支付?】

果然,這樣只需要500點威望,就能通過奏疏了。

蘇澤果斷選擇了“是”。

【威望點已扣除,剩餘威望點:1770點,請在現實中完成上書。】

接下來就看系統如何讓皇帝下決心了。

——

果不其然,蘇澤的奏疏送到宮中的時候,不久後從湖廣送來的八百里加急也送到了內閣。

楚宗案真相大白,楚藩宗室的種種醜態讓皇帝憤怒。

隆慶皇帝立刻下旨,誣陷楚王身份的主犯鎮國將軍朱華趆處死,武岡王朱顯槐關入鳳陽高牆。

協助朱華趆一同上書的楚藩宗室也要按照涉案情節嚴查議罪。

就在京師都認爲楚宗案件結束的時候,突然通政司又送來一個消息。

京師留守後衛百戶王有德,通過登聞鼓向皇帝訴冤。

御書房。

隆慶皇帝說道:

“楊愛卿已經查證,這王有德是定遠侯王弼之後?”

楊思忠點頭說道:

“臣已經查驗過王有德族譜,又有京師幾位勳貴作證,王有德確實是定遠侯王弼之後。”

定遠侯王弼,大明開國功勳,因爲捲入藍玉而被太祖朱元璋處死。

楊思忠說道:

“臣也查過宗人檔案了,王有德所奏,當年定遠侯王弼的女兒,確實嫁給了楚藩始祖楚昭王。”

隆慶皇帝有些激動的問道:“那王有德所奏都是真的?”

原來這個錦衣衛百戶敲響登聞鼓,是向皇帝討要他的祖產。

按照王有德所說,他祖上是定遠侯王弼。

按照他所說,遠祖王弼死時,兒子幼小,爲姐姐也就是楚王妃撫養。

而王弼留下的黃金六萬八千餘兩,銀二百五十萬兩,珠寶“不可勝記”,也都寄存於楚王府庫中。

此外王弼還有明太祖皇帝欽賜的莊田八十六處,永樂以來莊田田租也由楚府代收,累計應有八百餘萬兩。

兩項累計,當折銀一千三百餘萬兩。

這些錢如今都被楚王府吞沒。

王有德也十分的上道,他表示自己只要其中十分之一,剩下的都願意進獻給皇帝。

這麼一大筆銀子,就是皇帝也動心了。

楊思忠說道:

“王有德所說都是他一家之言,而且田租累有八百萬兩也是虛數,不能當真。”

楊思忠也有些無語,這田稅還能從國初累計算到今天?

也只有皇帝能相信王有德這麼算賬。

前者還算是靠譜,後者完全就是王有德故意多算,報出一個駭人聽聞的數字來引起皇帝關注。

皇帝說道:“那就讓勘楚使團好好算算。”

楊思忠又說道:

“殷大人已經返程,而且楚宗案已經結案,如果讓使團繼續滯留武昌,會引起天下宗室的不滿。”

隆慶皇帝皺眉問道:“愛卿以爲如何?”

楊思忠說道:“如此案件,必然曠日持久,陛下可以準蘇翰林奏疏,授法權於武昌有司,命其詳勘。”

又回到蘇澤奏疏上了。

隆慶皇帝想了想,楚藩名聲這麼臭,反正蘇澤也只是針對楚藩。

於是皇帝說道:“那就準蘇澤所奏。”

第199章 九卿廷辯第179章 四民說和請徵商稅第234章 太子的南洋攻略第184章 《議養象所改制及鎮撫司職司疏》第141章 御史被打第157章 立成法第108章 《請開登萊通商疏》!(加更!)第123章 丹術第236章 從報紙得到捷報的兵部第318章 吃空餉的京營第64章 邊關告急第154章 接羔搜套第157章 立成法第275章 楚宗案第133章 考成法第179章 四民說和請徵商稅第272章 整頓學風第299章 化學染料第90章 登聞鼓響(明日中午十二點上架)第319章 《請派御史清查京營弊政疏》第268章 神劍再斬妖第149章 大明土木大軍第43章 《請辦樂府新報疏》第72章 內閣的眼藥第213章 《請刊鄉試答卷明正視聽並肅典制疏第222章 《附議遼督並請設通遼棱堡疏》第276章 《議查楚藩承襲疏》第100章 高拱鋪路(九更)第277章 《釐正楚藩刑獄疏》第172章 國之大事第149章 大明土木大軍第177章 《請廢匠竈樂諸籍疏》第245章 《請御覽水晶宮博覽會疏》第196章 期貨,糧食和酒第139章 黃銅計劃!第301章 《請聖駕檢閱武監演武疏》第41章 冊立第164章 這就是實學!第109章 奏疏執行(4k)第259章 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第124章 約稿高拱第164章 這就是實學!第104章 所謂祖訓(三更)第300章 帶過最差的兵第130章第226章 滾筒印刷機和未來的新軍官第10章 威望值的猜想第157章 立成法第56章 宰輔之才第246章 中興的誘惑第62章 俺答入寇第239章 前置任務?《請增補閣臣疏》第282章 順義王之死第123章 丹術第175章 百戲會開幕!第210章 大捷!告廟大捷!第168章 傳承第291章 選官大計第259章 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第209章 萬騎叩邊!第48章 流黜(加更!)第113章 保守和進步第193章 再用【事後畫冊】第280章 節省威望點的新用法第229章 堂辯羣臣!第59章 日用之道?第283章 羊吃人第244章 走一步看三十步第77章 一錘定音第232章 德育論和智育論第219章 奎寧,紅薯和玻璃第94章 《海國記》(三更)第325章 李春芳辭相第4章 高拱第276章 《議查楚藩承襲疏》第277章 《釐正楚藩刑獄疏》第243章 水晶宮博覽會第302章 檢閱三軍第148章 妖報風波(加更!)第222章 《附議遼督並請設通遼棱堡疏》第113章 保守和進步第83章 親親尊尊第218章 山東人的執念第243章 水晶宮博覽會第114章 一不小心文抄了(加更)第188章 給張居正的“禮物”第198章 再下西洋之議第158章 經天緯地第193章 再用【事後畫冊】第154章 接羔搜套第81章 清田第290章 學歷貶值的憂慮第174章 【記憶宮殿香囊】的用法第80章 暗流再起(加更)第259章 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第33章 第五疏,金瓶掣籤第238章 蘇北灌溉總渠第307章 嚴打大案第161章 《請修棱堡復設東勝衛疏》
第199章 九卿廷辯第179章 四民說和請徵商稅第234章 太子的南洋攻略第184章 《議養象所改制及鎮撫司職司疏》第141章 御史被打第157章 立成法第108章 《請開登萊通商疏》!(加更!)第123章 丹術第236章 從報紙得到捷報的兵部第318章 吃空餉的京營第64章 邊關告急第154章 接羔搜套第157章 立成法第275章 楚宗案第133章 考成法第179章 四民說和請徵商稅第272章 整頓學風第299章 化學染料第90章 登聞鼓響(明日中午十二點上架)第319章 《請派御史清查京營弊政疏》第268章 神劍再斬妖第149章 大明土木大軍第43章 《請辦樂府新報疏》第72章 內閣的眼藥第213章 《請刊鄉試答卷明正視聽並肅典制疏第222章 《附議遼督並請設通遼棱堡疏》第276章 《議查楚藩承襲疏》第100章 高拱鋪路(九更)第277章 《釐正楚藩刑獄疏》第172章 國之大事第149章 大明土木大軍第177章 《請廢匠竈樂諸籍疏》第245章 《請御覽水晶宮博覽會疏》第196章 期貨,糧食和酒第139章 黃銅計劃!第301章 《請聖駕檢閱武監演武疏》第41章 冊立第164章 這就是實學!第109章 奏疏執行(4k)第259章 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第124章 約稿高拱第164章 這就是實學!第104章 所謂祖訓(三更)第300章 帶過最差的兵第130章第226章 滾筒印刷機和未來的新軍官第10章 威望值的猜想第157章 立成法第56章 宰輔之才第246章 中興的誘惑第62章 俺答入寇第239章 前置任務?《請增補閣臣疏》第282章 順義王之死第123章 丹術第175章 百戲會開幕!第210章 大捷!告廟大捷!第168章 傳承第291章 選官大計第259章 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第209章 萬騎叩邊!第48章 流黜(加更!)第113章 保守和進步第193章 再用【事後畫冊】第280章 節省威望點的新用法第229章 堂辯羣臣!第59章 日用之道?第283章 羊吃人第244章 走一步看三十步第77章 一錘定音第232章 德育論和智育論第219章 奎寧,紅薯和玻璃第94章 《海國記》(三更)第325章 李春芳辭相第4章 高拱第276章 《議查楚藩承襲疏》第277章 《釐正楚藩刑獄疏》第243章 水晶宮博覽會第302章 檢閱三軍第148章 妖報風波(加更!)第222章 《附議遼督並請設通遼棱堡疏》第113章 保守和進步第83章 親親尊尊第218章 山東人的執念第243章 水晶宮博覽會第114章 一不小心文抄了(加更)第188章 給張居正的“禮物”第198章 再下西洋之議第158章 經天緯地第193章 再用【事後畫冊】第154章 接羔搜套第81章 清田第290章 學歷貶值的憂慮第174章 【記憶宮殿香囊】的用法第80章 暗流再起(加更)第259章 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第33章 第五疏,金瓶掣籤第238章 蘇北灌溉總渠第307章 嚴打大案第161章 《請修棱堡復設東勝衛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