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報紙論戰!

第127章 報紙論戰!

“高閣老這篇文章太精彩了!”

十二月九日,蘇澤將高拱送來的文章,交給沈一貫等人傳閱,沈一貫發出驚歎聲。

羅萬化、王家屏和張位也連連點頭。

在場的衆人,都是歷史上做到內閣首輔的,自然對於空談不感冒。

但是士林風氣如此,有時候爲了社交,還需要去裝作研究心學的樣子。

可高拱這篇文章,在批判趙貞吉文章的同時,提出了“實學”的概念。

高拱開宗明義的講:

“蓋聞古之君子,學以明道,道以濟世。然今之儒者,務虛文而忽實務,慕聖賢而忘民瘼,豈非南轅北轍乎?”

“諸君若真欲繼孔孟之道,當效橫渠先生‘爲萬世開太平’之志。州縣刑名、邊關諜報、漕糧折算,此皆聖賢學問落地處。”

“與其空談‘滿街皆聖人’,不若實做一二利民事,方不負詩書教化之功。”

高拱首先駁斥了心學動不動就要“做聖賢”的目標,而是將利民做事放在第一位。

在這之後,高拱對於“經世致用”,提出了三部。

“核名實,重踐履,驗成效”。

簡單的說,和後世“實踐出真知”的理論如出一轍,強調實踐的重要性。

好傢伙,自己不過是提了一下經世致用,還真被高拱搞出東西來了!

這篇文章洋洋灑灑數千字,又將實踐和學術聯繫在一起,鼓勵經學和實踐的統一。

看到這裡,沈一貫等人也是拍案叫絕了。

蘇澤看完卻覺得有些意猶未盡,儒家的根基還是太貴族化了,高拱論述到了這裡,又回到了君君臣臣的老路上去了。

如果能更進一步,將個人實踐和整個人民羣衆的實踐結合起來,那就上升到了“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的高度,那就是更加完備的實踐論了。

只可惜高拱還是有他的侷限性,沒有能論述到這一步。

但是也足夠了。

任何理論剛剛提出來的時候,都是不完備的。

蘇澤暗暗思考,如果能讓高拱將孟子的“重民學派”聯繫起來,繼續論述實踐和“天下萬民”的關係,那這套實踐論就能更完備了。

而在報紙上刊文,就是爲了讓更多人開始思考這個問題,然後繼續完備理論。

很多理論,都是通過這種論戰,才形成了完備的理論體系的。

高拱僅僅從經世致用出發,就能弄出這樣一套理論,這已經是超過蘇澤預料之外的驚喜了。

蘇澤等衆人看完了文章,接着夾着文章就往內閣走。

他趕到內閣的時候,衆閣老正在茶歇,高拱見到蘇澤,知道他是爲了文章而來,於是將蘇澤帶到了待客的偏廳。

高拱摸着鬍子,得意的向蘇澤問道:

“子霖,文章如何?”

看着高拱臉上的笑意,蘇澤立刻說道:

“師相!學生能讀到這樣的文章,親睹一位大宗師橫空出世,實在是太榮幸了!”

蘇澤這馬屁實在是太狠,就連高拱都有些憋不住了,他掩飾住嘴角的笑容說道:

“勿要妄言!什麼大宗師大宗師的,你且說文章有什麼需要修改的嗎?”

如果是別人見到這個場景,怕是要驚掉下巴,堂堂內閣次輔,竟然向蘇澤詢問要不要修改文章,但是高拱心中卻覺得理所當然。

經世致用是蘇澤提出來的,詢問他的意見也是正常的。

蘇澤連忙說道:

“如此不刊之論,何須易一字!”

聽到蘇澤這麼說,高拱終於忍不住笑了出來。

蘇澤繼續說道:

“師相,今日學生過來,是求您一個筆名。”

高拱這纔想起來,上一次趙貞吉的文章,署名是“大洲”。

當然,大洲就是趙貞吉的號,世人都知道是趙貞吉的文章。

但是筆名這個東西,要的就是這個遮遮掩掩。

內閣論戰,如果都署真名,那豈不是等於閣老們隔空罵戰?

那內閣還怎麼團結?

閣老們如果這樣指名道姓的互相罵,那損傷的就是內閣的威信。

高拱立刻明白了蘇澤的意思,作爲內閣成員,他也是要主動維護內閣權威的。

高拱點頭說道:

“還是子霖想的周到。”

可苦思半天,高拱也沒想到合適的筆名,他又看向蘇澤說道:

“你這廝,心中早有了盤算,說說看吧,這篇文章署名什麼好?”

蘇澤立刻說道:

“師相,署名‘求實’如何?”

“求實,求實,好!好!好!就求實吧。”

蘇澤又乖巧的遞上文章,高拱寫下了“求實”二字,然後對蘇澤說道:

“若是能扭轉士林風氣,非是我高拱一人之功。”

高拱的意思也很明確,如果實學真的能成爲開宗立派,他也不會貪墨蘇澤等人的功勞。

蘇澤連忙說道:

“師相您說的哪裡的話?孔聖門人撰《論語》,難道敢說論語是他們寫的?”

“如今要一改士林風氣,非是您這樣的重臣方能爲也!”

高拱今天被蘇澤一頓馬屁實在是灌得太飽,最後只能說道:

“去去去,連聖人都敢胡亂借比,快滾去報社將報紙弄出來。”

“唯!”

——

十二月十日,國子監。

沈鯉拿到了最新的報紙,這一期又多了一章?

沈鯉爲人方正,對於小說戲劇沒有太大的興趣,平日裡《樂府新報》他一般也就是讀一讀頭版的邸報要聞。

新出的山川地理版塊沈鯉也很喜歡,上一期是登萊巡撫涂澤民主筆,介紹的是登萊附近的地理。

沈鯉第一次知道,原來登萊和遼東正好構成了一個海峽入口,將一大片海包在了裡面,也就是渤海。

文章還介紹了登萊的物產,因爲靠近大海,多以海產爲食,特別是當地的一種海產品,宛如腸子一樣,被稱之爲海腸,食之十分的鮮美。

沈鯉是河南人,至今沒見過海,讀完了這篇文章後,只覺得身臨其境。

果然是讀萬卷書行萬里路。

不過今天沈鯉沒有看其他版塊,而是直接翻到了增刊。

果然。

上一次署名大洲的文章,出自內閣閣臣趙貞吉之後,趙貞吉在報紙上如此大肆宣揚心學,內閣其他人不可能坐視不理。

署名求實? 這是哪位閣老?

沈鯉一字一句的讀完了這篇文章,讀完之後他讚歎道:

“此文可開宗立派了!”

沈鯉激動的站起來,他也不喜歡如今的心學虛談風氣,而國子監尤爲嚴重。

有些廕監生和例監生,本身就是紈絝子弟,他們到了國子監也不是爲了讀書的,常常聚集起來討論所謂的“致良知”。

這些傢伙連基本的儒家經義都不太瞭解,動輒就喜歡談“人慾”之類東西,用“致良知”作爲自己放縱的藉口。

沈鯉這個國子監司業也想要整頓,但是奈何當今士林的風氣就是這樣。

而這篇文章,在批評了心學浮誇務虛的同時,也指出了一條新的道路。

求實求實,妙哉妙哉!

沈鯉又小心的讀了兩遍,再拿出紙筆將文章摘抄下來,準備日後重溫。

放下筆,他又開始思考起來。

求實到底是誰?

高閣老?張閣老?

能和趙貞吉打擂臺的,反正必定是內閣中的一位。

沈鯉又拿出文章,仔細揣摩了一下,確定這個“求實”應該是高拱。

每個人的文章都有自己的特點,閣老的文章流傳都是很廣的,學問到了沈鯉這個程度,自然就能從文章猜出作者來。

沈鯉想了想,將自己的幾個弟子召集到了明倫堂。

張純是當時蘇澤來國子監的時候,和蘇澤對話的貢監生。

張純原本家貧,都要沈鯉接濟吃飯,但是自從擔任了《樂府新報》的採風使後,手頭上逐漸寬裕起來。

張純讀書勤奮刻苦,最得沈鯉的喜愛。

沈鯉又看向另外一個年輕人。

朱儁棠,代藩宗室,隨着父親進京告狀,父親被害後,朱儁棠被安置在國子監,參加明年的順天府鄉試。

雖然是宗室子弟,但是朱儁棠的學問也還不錯,進入國子監後也十分的刻苦。

在沈鯉看來,這兩人是自己這些弟子中,最有可能考中舉人的。

至於其他人,能不能考上就要看運氣了。

沒辦法,雖然說起來只是鄉試,但是整個科舉中,鄉試一關反而是最殘酷的,也是競爭最激烈的。

比如沈鯉參加的那次河南省鄉試,足足有兩千三百人蔘加,但是河南的錄取名額是多少呢?全省九十人而已。

而舉人考進士的錄取率是多少呢?

上一次殿試,也就是蘇澤這一科,進士一共三百六十四人。

而全國參加會試的舉人一共多少人呢,總數也不超過三千人。

這麼一比,河南鄉試的錄取率是3.9%,而進士的錄取率是13.4%。

而這個數字,還是在縣試分流後的,要先考上秀才才能考舉人。

就算是順天府鄉試,難度也是相當大的,沈鯉教導了學生這麼久,對於他們的能力還是很清楚的。

沈鯉對張純說道:

“最新一期的《樂府新報》不要賣了,你們自己留着。”

作爲採風使,張純這些監生的報酬就是多領幾份報紙。

如今《樂府新報》在京師十分暢銷,張純他們只要轉賣就能賺到一個月的生活費。

張純連忙問道:

“恩師是讓我們研習這期的八股文?”

沈鯉卻搖頭說道:

“不是讓你們研習八股文,而是讓你們研習增刊的那篇文章。”

張純疑惑的說道:

“恩師不是最不喜歡這類辯經的文章嗎?”

沈鯉經常教導弟子,在基礎不紮實的時候不要看這些心學文章,這也是爲了他們的科舉着想。

鄉試這個階段,考察的還是基礎知識,都是要在規定範圍內作答的,這時候接觸心學,反而會影響科舉。

沈鯉點頭說道:“這是正道,但是這篇文章,如果沒猜錯,應該是高閣老所寫的。”

✿ttκΛ n✿¢ Ο

“你們好好研習,說不定明年順天府鄉試就能用上。”

沈鯉這話,當然是不是胡說的。

學術和科舉自然是互相影響的。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王安石變法的時候,強行把自己的《三經新義》作爲考試大綱。

大明科舉的考試大綱是限定的,但是不妨礙鄉試的出題人,按照這篇實學的內容出題。

沈鯉的話也只能說到這裡了,能不能領悟,就要看自己的造化了。

——

六科廊。

刑科給事中沈束十分的屈辱,今天是他負責向中書科借報紙。

沒辦法,蘇澤和六科都察院不對付,所以京師所有的官署衙門,只有這兩個部門沒有訂報紙。

但以如今《樂府新報》的發行量,如果不讀報,怕是連京師的熱點都趕不上。

作爲最需要消息靈通的言官來說,這是完全不能接受的。

所以六科訂了一個新規矩,每天由一名給事中去隔壁中書科借閱報紙。

今天就輪到沈束了。

沈束不情願的借了報紙,一回到六科就被同僚給圍住了。

六科給事中們開始爭奪報紙,一份報紙都被分成了幾份,沈束直接獨佔一份報紙,回到自己的座位上讀了起來。

實學?

沈束是心學信徒,上一期趙貞吉的文章讓他十分的過癮,卻沒想到今天是一篇和心學打擂臺的文章。

沈束打起精神,試圖尋找這片文章中的漏洞。

可是他讀了兩遍後,卻找不到其中的漏洞!

這篇文章邏輯自洽,已經達到了自成一派的境界,以沈束在經義上的造詣,短時間內根本找不到辯駁的點!

沈束倒吸一口氣,這篇文章登報,將會在士林造成何等的風浪!

再一看作者,求實?

是哪位閣老?高拱還是張居正?

沈束又將文章讀了兩遍,又發現文章的結尾,蘇澤向天下人發出約稿的請求,沈束也不自覺的拿起筆。

這些日子,京師一定會圍繞兩篇文章,進行激烈的辯論。

沈束需要抓住這次機會,好好找一找其中的破綻。

如果自己能駁倒這篇文章,豈不是就能成爲心學宗師!?

沈束又頓了一下,要不要向《樂府新報》投稿?

如果讓同僚知道,會不會在六科混不下去?

——

就在整個京師士林,都被這兩篇文章攪得天翻地覆的時候,東宮之中,朱翊鈞帶着張宏來到後廚。

今天是新醬油出壇的日子。

(本章完)

第297章 請個國主?第203章 《驛路改革疏》第114章 一不小心文抄了(加更)第4章 高拱第40章 欲買桂花同載酒第268章 神劍再斬妖第126章 蜂窩煤和醬油第181章 上任山東清吏司員外郎第298章 宗藩殖拓之始第127章 報紙論戰!第77章 一錘定音第329章 看茶,上好茶第133章 考成法第190章 但凡變法,必觸皇權第257章 通政司怪談其四第151章 都有光明的未來第58章 斷章狗第230章 《詳議武監疏(改)》第320章 必須要出重拳第305章 《請設鐵路公股募資修路疏》第295章 金座玉佛第132章 《請稽查章奏隨事考成疏》第291章 選官大計第98章 捷報(七更)第47章 助攻第191章 共議的威力第305章 《請設鐵路公股募資修路疏》第114章 一不小心文抄了(加更)第69章 寡斷第114章 一不小心文抄了(加更)第127章 報紙論戰!第65章 言官的進攻第112章 塗色遊戲第113章 保守和進步第223章 《請設國子監武科疏》第236章 從報紙得到捷報的兵部第282章 順義王之死第180章 悄悄升官了第69章 寡斷第317章 《防民之口甚於防川疏》第233章 《武監教育論奏議》第148章 妖報風波(加更!)第206章 得罪了大銀臺還想跑?第309章 優秀的向上管理能力第251章 欺天大案第215章 吏科試的構想第279章 《大爭之世論》第125章 實學第100章 高拱鋪路(九更)第283章 羊吃人第60章 物價指數(加更加更)第88章 《請廢代藩疏》第83章 親親尊尊第197章 《請奏四方來朝疏》?第127章 報紙論戰!第319章 《請派御史清查京營弊政疏》第207章 秀榮馬場第276章 《議查楚藩承襲疏》第293章 《疏通舉人銓政壅滯疏》第32章 神劍出鞘第20章 《請修帝鑑圖說疏》第58章 斷章狗第128章 模擬成功第75章 引子第26章 紫色道具第45章 大鬧天宮第165章 統計學魅力時刻第282章 順義王之死第3章 《請罷早朝疏》第96章 三策(五更)第216章 說服張居正第118章 豎纛鳴冤第48章 流黜(加更!)第314章 熱血難涼第295章 金座玉佛第103章 再次經筵(二更)第55章 壓力怪第224章 書中自有黃金屋第54章 上秤千斤重第299章 化學染料第13章 請修國史第214章 定海神針蘇澤第82章 代王第134章 考成法的弊端第315章 王玄策故事第82章 代王第43章 《請辦樂府新報疏》第306章 通政司怪談其五第226章 滾筒印刷機和未來的新軍官第283章 羊吃人第131章 莫須有第65章 言官的進攻第231章 喜得貴子第289章 太子教育第98章 捷報(七更)第192章 下次一定還幹第146章 滿門忠烈武清伯第142章 都察院風暴第190章 但凡變法,必觸皇權第182章 草原奇旅
第297章 請個國主?第203章 《驛路改革疏》第114章 一不小心文抄了(加更)第4章 高拱第40章 欲買桂花同載酒第268章 神劍再斬妖第126章 蜂窩煤和醬油第181章 上任山東清吏司員外郎第298章 宗藩殖拓之始第127章 報紙論戰!第77章 一錘定音第329章 看茶,上好茶第133章 考成法第190章 但凡變法,必觸皇權第257章 通政司怪談其四第151章 都有光明的未來第58章 斷章狗第230章 《詳議武監疏(改)》第320章 必須要出重拳第305章 《請設鐵路公股募資修路疏》第295章 金座玉佛第132章 《請稽查章奏隨事考成疏》第291章 選官大計第98章 捷報(七更)第47章 助攻第191章 共議的威力第305章 《請設鐵路公股募資修路疏》第114章 一不小心文抄了(加更)第69章 寡斷第114章 一不小心文抄了(加更)第127章 報紙論戰!第65章 言官的進攻第112章 塗色遊戲第113章 保守和進步第223章 《請設國子監武科疏》第236章 從報紙得到捷報的兵部第282章 順義王之死第180章 悄悄升官了第69章 寡斷第317章 《防民之口甚於防川疏》第233章 《武監教育論奏議》第148章 妖報風波(加更!)第206章 得罪了大銀臺還想跑?第309章 優秀的向上管理能力第251章 欺天大案第215章 吏科試的構想第279章 《大爭之世論》第125章 實學第100章 高拱鋪路(九更)第283章 羊吃人第60章 物價指數(加更加更)第88章 《請廢代藩疏》第83章 親親尊尊第197章 《請奏四方來朝疏》?第127章 報紙論戰!第319章 《請派御史清查京營弊政疏》第207章 秀榮馬場第276章 《議查楚藩承襲疏》第293章 《疏通舉人銓政壅滯疏》第32章 神劍出鞘第20章 《請修帝鑑圖說疏》第58章 斷章狗第128章 模擬成功第75章 引子第26章 紫色道具第45章 大鬧天宮第165章 統計學魅力時刻第282章 順義王之死第3章 《請罷早朝疏》第96章 三策(五更)第216章 說服張居正第118章 豎纛鳴冤第48章 流黜(加更!)第314章 熱血難涼第295章 金座玉佛第103章 再次經筵(二更)第55章 壓力怪第224章 書中自有黃金屋第54章 上秤千斤重第299章 化學染料第13章 請修國史第214章 定海神針蘇澤第82章 代王第134章 考成法的弊端第315章 王玄策故事第82章 代王第43章 《請辦樂府新報疏》第306章 通政司怪談其五第226章 滾筒印刷機和未來的新軍官第283章 羊吃人第131章 莫須有第65章 言官的進攻第231章 喜得貴子第289章 太子教育第98章 捷報(七更)第192章 下次一定還幹第146章 滿門忠烈武清伯第142章 都察院風暴第190章 但凡變法,必觸皇權第182章 草原奇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