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2章 李通政使怎麼看?

李一元自然認得張宏,這是太子身邊當紅的太監。

李一元雖然是重臣,但是也不願意得罪這樣的太監,於是見了張宏一面。

“大銀臺,太子派咱家來通政司問問,太子的奏疏送去內閣了嗎?”

太子的奏疏?!

看到李一元的樣子,張宏說道:“就是剛剛送來的,太子有些着急,所以又派咱家來問問,大銀臺公務繁忙,也請儘快送上去。”

李一元連忙應下來,等張宏離開,他連忙喊來徐叔禮詢問。

等到徐叔禮拿來奏疏,看完奏疏後,李一元又看到了最後的署名,只覺得天都要塌了。

太子和蘇澤聯名的奏疏,還是有關倭國事務的!

自己竟然沒有第一時間將奏疏送上去!

李一元又回想起,自己擔任通政使的時候,被蘇澤支配的恐懼。

不,這本奏疏還不僅僅是有蘇澤,還有太子的署名和印寶!

想到這裡,李一元更加覺得自己在通政司的日子前途一片黯淡。

他已經沒力氣對徐叔禮發火,而是說道:

“快,把這份奏疏送到內閣!不,本官親自去送!”

這份奏疏送到內閣,內閣首輔高拱看完後,對着李一元問道:

“李通政使,你對這份奏疏有什麼看法?”

李一元連忙說道:

“太子的這份奏疏事理分明,我大明未來有福了。”

高拱也摸着鬍子點頭,衆閣老們也紛紛點頭。

太子關係國家的未來,衆大臣自然希望太子也能做個明君。

這份奏疏是太子第一次參與政務,雖然說的是倭國情報的事情,但是太子能將事情說的這麼清楚,提出自己的建議,已經讓閣老們非常欣慰了。

當然,閣老們也知道其中有蘇澤的功勞,畢竟蘇澤的名字在太子後面署名呢。

張居正也摸着鬍子,蘇澤對太子的教育,不僅皇帝滿意,閣臣們也滿意。

能讓太子產生政務的興趣,從不太敏感的倭國情報問題入手,確實也是個很好的選擇。

高拱又問道:

“這份奏疏涉及通政司事務,李通政你怎麼看?”

我怎麼看?

李一元本來是不支持的。

通政司內畏懼外派,他這個大銀臺自然清楚,自己剛剛到任,也應該爲了通政司的利益說話。

但是今天自己耽誤了太子的奏疏,如果在內閣又反對,這就是打臉太子了。

李一元也是半步踏入內閣的人,哪有想要上進的人和太子明着作對的道理。

李一元只好說道:

“下官認爲太子所言妥當,應該設立倭國通政署,就由這二人擔任主司,負責對倭情報蒐集。”

高拱十分的高興,李一元也不反對,這份奏疏原則上就通過了,他又說道:

“涉及對倭情報事務,既然李通政使都沒有反對,那等陛下硃批完畢,就請六科看下,不必再外傳了。”

衆閣臣也點頭。

涉及到重要軍事情報工作的時候,奏疏只要在皇帝御批後,交給六科就行了。

而這種涉及到對外軍事的奏疏,六科也很少會有意見,所以理論上這份奏疏已經通過了。

閣臣在票擬意見上,都高度讚揚了太子的進步,建議皇帝通過這份奏疏,算是對太子勤於政務的肯定。

隆慶皇帝就像是老父親見到了兒子的滿分答卷,卷子上還有兒子老師們的高度評價,自然也是樂的笑開花。

但是他也怕羣臣是爲了哄他高興,又讓人去專門負責的通政司詢問,太子的計劃是否可行。

李一元嚥了苦果,此時也沒辦法再說反對的話,只能又將自己在內閣的話說了一遍。

這下子皇帝徹底放心,於是御批奏疏,照準頒行。

——

【《奏設倭國通政署刺探疏》通過,主司黃文彬,副主司朱儁棠,在倭國蒐集了大量倭國情報,並在倭國獲得了巨大的聲望。】

【這些情報爲大明對倭政策提供了參考,甚至幾百年後,“兩使來倭”事件,成爲倭國近代史開端事件。】

【國祚+1。】

【剩餘威望:1210】

在詹事府內,看到奏疏光速通過,蘇澤嘴角露出笑容。

不過倭人也挺抽象的,竟然將兩人拜了起來?

大明版的黑船是吧?

只能說這個民族的慕強是刻在骨子裡的,只要比他們強,就可以隨便踏上幾腳。

只是在把倭人當狗的時候,也要當心這個喜歡下克上,反覆無常的民族。

這兩人也是意外之喜。

蘇澤本來也想要奏請設立倭國通政署,專門負責蒐集倭國情報。

但是朝堂上,對倭備戰的問題一直很敏感。

沒辦法,嘉靖年的抗倭戰爭,實在是給經歷的朝臣留下了心理陰影。

在對待倭國事務上,大明君臣的態度都十分謹慎。

但是這一次,是幾乎送到門上。

黃文彬和朱儁棠流落到倭國,還和島津家的家主建立了聯繫。

這樣上天送來的機會,蘇澤也不會放過。

正好和太子聯名上疏,確保通過了這件事。

接下來就等着朱黃二人蒐集更多的情報送回來,就可以針對性的制定對倭的戰略了。

——

“黃君。”

黃文彬房間的門被拉開,一名武士端着午飯走了進來。

自從黃文彬在天守閣內手刃佛郎機人後,整個島津家上下都對他十分的尊重。

武士見到他都會恭敬的行禮,島津家的人看到他都會尊重的打招呼。

黃文彬甚至覺得,自己現在就是離開島津家的城堡,也不會有任何人攔着。

黃文彬剛開始也覺得奇怪,但是隨着他和倭人接觸多了,也覺得不奇怪了。

倭人就是慕強的。

在見到自己一個文弱書生,不眨眼殺了佛郎機人後,島津貴久不僅僅沒有抱怨自己破壞了他和佛郎機人的生意,反而認爲黃文彬不愧是天朝上國的貴人!

上國的貴人就要有上國的氣勢!殺一兩個佛郎機人又算什麼?

在如今倭人眼裡,無論如何大明還是第一位的。

自己也是沒辦法了,才和這些西夷做生意的。有了新的選擇,島津貴久不介意將佛郎機人踢開,如果能開闢一條前往大明的貿易路線?

島津貴久的呼吸都要急促起來了!

對明貿易的利潤有多大,島津貴久自然是清楚的。

島津家想盡辦法滲透進琉球,就是想要藉着琉球朝貢的資格,獲得和大明貿易的特權。

整個倭國都想要和大明做貿易想瘋了!

聽說了朱儁棠的“身份”後,島津貴久立刻滿足了他的需求,讓親信家臣駕駛島津家最好的船,帶着倭國的鹿皮、倭鉛和刀具,滿載駛向澎湖的臺南港。

島津家是賭上全部身家,建立穩定的貿易路線!

倭國對大明有極大的貿易需求。

原本倭國對中原的貿易都是以進口絲綢爲主,這些都是供給倭國上層消費的,倭國自己也有本土紡織業,原本用量也不是很大。

但是這個時期,隨着倭國進入戰國時代,再加上火器的普及,戰國大名都認識到了火器的重要性。

倭國本身有制刀的傳統行業,火器製造倒是問題不大。

佛郎機炮和鳥銃的技術含量也不高,倭國工匠可以手搓出來。

但是製造火藥的硝石,就是倭國緊缺的了。

大明也意識到了這一點,一直在削減對倭貿易的硝石,設立了出口限制,禁止倭船裝載硝石離開大明。

這就是大明和倭國貿易的現狀。

大明幾乎對倭國貨物沒有需求,倭國的生絲、刀具這些東西大明自己也能生產,鹿皮這類東西也不只有倭國出口,朝鮮同樣是也出口大國。

但是大明卻掌握了倭國急缺的硝石,以及各種高檔絲綢、書籍、以及現在大明的各種高檔工業品。

這巨大的貿易需求,也是島津家不顧一切,要打通對明貿易的原因。

可島津家這艘船出航這麼久,還沒有返航,讓整個島津家都焦躁起來。

但是黃文彬卻沒有一絲一毫的焦慮,他每天就是在自己的房間內寫書,有時間就會在城堡中散步,找一些倭人武士交談。

島津貴久幾次想要衝過去詢問黃文彬,卻總被他的氣度所懾,不敢開口詢問,所以也只能一天天的等下去。

黃文彬寫完一頁,這纔將書稿整理好。

這本書是他按照自己在島津家的見聞,對倭國進行的分析。

黃文彬其實心中也沒底。

朱儁棠到底能不能回來,如果朱儁棠就這樣跑了,自己會有什麼下場?

黃文彬也不知道。

所以他在房間裡寫書,就是想要總結自己的見聞,將自己對倭人的觀察記錄下來。

那就算是自己死了,也可以想辦法讓人將這本書帶回大明。

大明就可以針對性的制定對倭政策了。

黃文彬以倭人最愛的菊花,和倭刀作爲切入點:

“餘流落薩摩,棲身島津家天守閣數月,觀倭人之行止,愈覺其性情似陰陽二氣相搏,恰如彼邦所傳“菊”與“刀”之弔詭調和。”

“倭人骨子裡,無非‘慕強而敬禮,忠誠而反覆’八字耳。”

“其性情非一以貫之,反若波濤中一葉小舟,強則俯首如犬,弱則噬主如狼,蓋因倭國侷促島國,戰亂頻仍,此等特性遂成其立命之術。”

“夫其慕強之性,已刻骨入髓。餘初至天守閣,手刃佛郎機人一命,非但未得島津家主震怒,反引來武士伏地跪拜,島津貴久尊餘爲天朝貴人,言行間極盡敬畏。彼等視強者若神佛頂禮,凡遇軍威或威儀高出己者,即盡脫兇悍之相,俯首帖耳。”

“然此慕強,又孕育‘刀’之險詐陰鷙。倭人非忠貞之輩,反覆無常若海潮。餘親見島津家在佛郎機人與大明間首鼠兩端。”

“彼等向日與西夷勾連通商,待餘現身,立棄如敝履。而戰國‘下克上’之風遍行倭國,今日俯首之徒,明日或舉刀弒主。”

“故餘常自省,居此虎狼穴中,當以‘菊’爲表,採風著文;以‘刀’爲鑑,暗備殺機。”

黃文彬合上書頁,再過上一個月自己這本書就能寫完。

若是朱儁棠再不返航,自己就要想辦法將書送回大明。

——

這次事關太子,通政司也特特事特辦。

皇帝下旨後,通政司的快馬送到直沽港口,飛剪船順風南下,只用了十幾天就抵達了臺南港。

接到了皇帝聖旨,以及太子親筆信的國舅李文全,迅速下令,釋放了扣押的倭國船員,並允許朱儁棠作爲貿易代表,直接和大明商人做生意。

然後李文羣又以宴會名義,將朱儁棠請到他的府上,向他出示了皇帝聖旨。

等看到聖旨後,朱儁棠痛哭流涕。

朱儁棠本來也沒底。

他本可以棄船逃跑,但是又不放心黃文彬。

他也不知道向李文全說明情況,大明官府會怎麼對待他們?

本來朱儁棠被困在船上,都已經快要絕望了。

這時候李文全帶來皇帝的聖旨,皇帝甚至還親自點了兩人的名字,讓他們在倭國蒐集情報。

還下旨讓李文全配合兩人。

這如何不讓朱儁棠感恩?

他說道:

“能得陛下和太子如此信重,朱某就是死在倭國,也一定要將倭國情報送回大明!”

李文全連忙說道:

“朱舉人莫說這晦氣話,如今倭國通政署成立,有大明做後盾,兩位只需要好好蒐集情報就行了。”

“陛下的旨意也說了,朱舉人有什麼要求,儘管向李某說!”

朱儁棠冷靜下來,接着說道:

“請國舅準備倭人需要的硝石,澎湖可有淘汰的鳥銃?”

李文全點頭說道:

“硝石簡單,澎湖本就是硝石貿易中轉港口,本世子出錢求購就行了。”

“府上有一批東南抗倭淘汰的鳥銃,都是老舊貨色,有些都生鏽了,是用來嚇唬土人的。”

“那就請國舅也將這筆鳥銃裝箱,有了這些貨物,我們就能取得島津貴久的信任。”

“等返回倭國後,我和黃主司就成立一家商館,作爲倭國通政署的掩護。再請國舅蒐羅一批志士加入通政署。”

聽到朱儁棠條理清楚,計劃周詳,李文全立刻答應下來。

很快,李文全就湊齊了朱儁棠需要的貨物,這艘倭船終於返航了。

第276章 《議查楚藩承襲疏》第108章 《請開登萊通商疏》!(加更!)第176章 靈濟宮大會開幕第193章 再用【事後畫冊】第12章 第二次上疏第113章 保守和進步第270章 曲阜縣令的最佳人選第295章 金座玉佛第153章 御賜豪宅第27章 錢法不通第67章 第八疏求戰第61章 讀者們(感謝大家支持)第33章 第五疏,金瓶掣籤第43章 《請辦樂府新報疏》第183章 紅茶和白糖第163章 捕鯨和龍涎香第160章 系統的新用法第225章 請設武監遺表第275章 楚宗案第90章 登聞鼓響(明日中午十二點上架)第12章 第二次上疏第151章 都有光明的未來第243章 水晶宮博覽會第295章 金座玉佛第198章 再下西洋之議第83章 親親尊尊第38章 徐文長第56章 宰輔之才第143章 國祚加五第125章 實學第25章 再升官第286章 蘇公樓建成第89章 兩級分化第6章 畫餅第303章 龍顏大悅!第235章 趁熱打鐵再上一疏第268章 神劍再斬妖第74章 襲職盛況第210章 大捷!告廟大捷!第27章 錢法不通第166章 《請開埠直沽疏》第312章 禮部本意是壞的第25章 再升官第149章 大明土木大軍第256章 《請整飭京畿治安並置巡防制度疏》第201章 莫非王土第237章 下個目標工部第228章 詳議武監第209章 萬騎叩邊!第18章 會館第271章 李如鬆鬧課第49章 暗中博弈第302章 檢閱三軍第274章 “排隊槍斃”第33章 第五疏,金瓶掣籤第270章 曲阜縣令的最佳人選第296章 辯個痛快!第190章 但凡變法,必觸皇權第276章 《議查楚藩承襲疏》第123章 丹術第43章 《請辦樂府新報疏》第59章 日用之道?第322章 《聯名共議財政制度議》第181章 上任山東清吏司員外郎第28章 徐階罷相第52章 貢監第96章 三策(五更)第53章 化緣禮部第252章 羣臣疑似有些太極端了第222章 《附議遼督並請設通遼棱堡疏》第134章 考成法的弊端第183章 紅茶和白糖第59章 日用之道?第302章 檢閱三軍第71章 父母之愛兒第49章 暗中博弈第139章 黃銅計劃!第249章 《奏請通政司兼領海疆諜報事疏》第239章 前置任務?《請增補閣臣疏》第40章 欲買桂花同載酒第43章 《請辦樂府新報疏》第17章 威望增加第111章 疑似有些太激進了(加更!)第145章 治河專家第5章 何爲祖宗法?第29章 趙貞吉到任第32章 神劍出鞘第318章 吃空餉的京營第195章 崩盤第55章 壓力怪第285章 子霖兄幫幫我第199章 九卿廷辯第194章 《恭陳清釐財用以昭聖治疏》第292章 辦事立業,就在當下第308章 一日破案第146章 滿門忠烈武清伯第318章 吃空餉的京營第317章 《防民之口甚於防川疏》第247章 這就是天朝!
第276章 《議查楚藩承襲疏》第108章 《請開登萊通商疏》!(加更!)第176章 靈濟宮大會開幕第193章 再用【事後畫冊】第12章 第二次上疏第113章 保守和進步第270章 曲阜縣令的最佳人選第295章 金座玉佛第153章 御賜豪宅第27章 錢法不通第67章 第八疏求戰第61章 讀者們(感謝大家支持)第33章 第五疏,金瓶掣籤第43章 《請辦樂府新報疏》第183章 紅茶和白糖第163章 捕鯨和龍涎香第160章 系統的新用法第225章 請設武監遺表第275章 楚宗案第90章 登聞鼓響(明日中午十二點上架)第12章 第二次上疏第151章 都有光明的未來第243章 水晶宮博覽會第295章 金座玉佛第198章 再下西洋之議第83章 親親尊尊第38章 徐文長第56章 宰輔之才第143章 國祚加五第125章 實學第25章 再升官第286章 蘇公樓建成第89章 兩級分化第6章 畫餅第303章 龍顏大悅!第235章 趁熱打鐵再上一疏第268章 神劍再斬妖第74章 襲職盛況第210章 大捷!告廟大捷!第27章 錢法不通第166章 《請開埠直沽疏》第312章 禮部本意是壞的第25章 再升官第149章 大明土木大軍第256章 《請整飭京畿治安並置巡防制度疏》第201章 莫非王土第237章 下個目標工部第228章 詳議武監第209章 萬騎叩邊!第18章 會館第271章 李如鬆鬧課第49章 暗中博弈第302章 檢閱三軍第274章 “排隊槍斃”第33章 第五疏,金瓶掣籤第270章 曲阜縣令的最佳人選第296章 辯個痛快!第190章 但凡變法,必觸皇權第276章 《議查楚藩承襲疏》第123章 丹術第43章 《請辦樂府新報疏》第59章 日用之道?第322章 《聯名共議財政制度議》第181章 上任山東清吏司員外郎第28章 徐階罷相第52章 貢監第96章 三策(五更)第53章 化緣禮部第252章 羣臣疑似有些太極端了第222章 《附議遼督並請設通遼棱堡疏》第134章 考成法的弊端第183章 紅茶和白糖第59章 日用之道?第302章 檢閱三軍第71章 父母之愛兒第49章 暗中博弈第139章 黃銅計劃!第249章 《奏請通政司兼領海疆諜報事疏》第239章 前置任務?《請增補閣臣疏》第40章 欲買桂花同載酒第43章 《請辦樂府新報疏》第17章 威望增加第111章 疑似有些太激進了(加更!)第145章 治河專家第5章 何爲祖宗法?第29章 趙貞吉到任第32章 神劍出鞘第318章 吃空餉的京營第195章 崩盤第55章 壓力怪第285章 子霖兄幫幫我第199章 九卿廷辯第194章 《恭陳清釐財用以昭聖治疏》第292章 辦事立業,就在當下第308章 一日破案第146章 滿門忠烈武清伯第318章 吃空餉的京營第317章 《防民之口甚於防川疏》第247章 這就是天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