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十國時期,在各地諸藩割據、政局動盪的環境下,我國的繪畫藝術仍然繼續發展,這一時期較有成就的是山水畫和花鳥畫兩種。在山水畫方面,荊浩、關仝善於描繪崇山峻嶺的北國風光,董源、巨然善於表現擁翠鋪綠的江南景色,合稱四家。在花鳥畫方面,五代十國中最有名的畫家有兩位,一位是前後蜀的黃筌,另一位是南唐的徐熙,兩人生活年代相近,樹立了中國古代花鳥畫的兩大派系,後人並稱爲“徐黃”。下面着重介紹黃筌和徐熙的藝術成就。
黃筌字叔要,四川成都人,從小就酷愛繪畫。他早年拜晚唐畫家刁光胤爲師學畫,天資聰穎,勤奮用功。刁光胤是唐代著名花鳥畫家,善畫湖石花竹、鳥雀雲龍等,把自己平生作畫技藝都傳授給了黃筌。後來黃筌的畫青出於藍,勝過了刁光胤。另外他還向善畫山水的畫家李升和善畫水龍的畫家孫位學習,得到二人的真傳,由於黃筌吸收了三位老師的長處、繪畫技術大有進步。宋人郭若虛在《圖畫見聞志》中稱讚他的畫藝“全賅六法,遠過三師”。所謂“六法”是魏晉南北朝時期謝赫總結出的六種繪畫技巧,黃筌因完全具備了這些技藝,因而繪畫水平超過了他的三位老師。
黃筌17歲進入前蜀王衍宮中,任翰林待詔之職,成爲一名御用畫家。王衍宮中富貴淫樂,養了各種各樣珍禽名鳥和奇花異卉,黃筌常常細心觀察各種花鳥的特徵和習性,掌握了大量第一手材料,使他的繪畫理論與實踐能夠有機地結合起來,在繪圖技巧上有了進一步提高。
前蜀滅亡以後,黃筌繼續在孟知祥建立的後蜀政權中供職。後蜀皇帝孟昶繼位後,南方某國贈送了六隻仙鶴,蜀國以前沒有見過真鶴,所以孟昶非常喜歡,便讓黃筌畫在宮殿的牆上,可以時時欣賞。黃筌領命後,深入細緻地觀察鶴的各種特徵和生活習性,在很短的時間之內便把六隻形狀完全相同的鶴畫成六種不同姿態的鶴。第一隻鶴昂頭開口,對天嗚叫,取名爲“唳天”;第二隻鶴回首伸頸,欲飲花露,取名爲“警露”;第三隻鶴低頭探身,輕啄苔蘚,取名爲“啄苔”;第四隻鶴乘風張翅,翩翩飛舞,取名爲“舞風”;第五隻鶴曲頸反首,梳理羽毛,取名爲“梳羽”;第六隻鶴閒廷信步,漫視足跡,取名爲“顧步”。孟昶看了六隻形態各異的鶴圖,非常高興,立即下令把這座宮殿改名爲“六鶴殿”,還命他的翰林學士、西蜀著名花間派詞人歐陽炯寫了《壁畫奇異記》,記述這件事。相傳因爲黃筌畫鶴生動真實,常常把真鶴引進殿中。自從黃筌畫了“六鶴圖”以後,唐朝以畫鶴聞名的薛稷名聲大減,以至當時有“黃筌畫鶴,薛稷減價”的說法。
孟昶還讓黃筌在他的八卦殿畫上各種各樣的四季竹木花卉和各種美麗的鳥雀。由於畫得活靈活現,以至於有一次下面進貢一隻白鷹,這隻鷹竟把畫上的鳥當作活鳥,幾次想撲上去捕食。這些傳說雖然未必屬實,但卻反映了黃筌的畫技高超。
黃筌除了畫花鳥以外,對人物畫也頗精通。有一次孟昶交給他一幅吳道子畫的《鍾馗捉鬼圖》,畫畫上鍾馗藍袍赤腳,一隻眼睛閉着,左手抓着一個小鬼,正用右手的食指挖鬼的眼球。孟昶要黃筌畫成一幅鍾馗用拇指挖鬼眼圖,把吳道子的畫加以改造。過了幾天,黃筌把圖畫好交給孟昶,孟昶一看和原圖完全不一樣了,很不高興,便質問黃筌:“我只讓你改畫姆指,你爲什麼把整個畫畫都改了?”黃筌回答說:“吳道子畫的鐘馗,神態都是根據食指用力畫出的,現在改用拇指,神情姿態自然要根據拇指用力畫出,所以和原畫完全不一樣了。”孟昶把兩幅畫拿來仔細對照,認爲黃筌說得很有道理,便沒有怪罪他。
黃筌一生畫山水人物不多,主要精力放在花鳥畫上,創作了很多作品。宋徽宗時的《宣和畫譜》收錄黃筌作品349幅,佔了宋以前畫家畫跡數量的第一位。現在留傳下來的還有北京博物院收藏的一幅《珍禽圖》,從中可以看出他高超的繪畫藝術水平。
徐熙是江蘇南京人,南唐著名的花鳥畫家,擅長畫花竹、翎毛和昆蟲。他經常遊覽園圃,觀察花草魚蟲,即使看到圃中蔬菜的莖苗。也要照着畫出來。由於他對自己所熟悉的事物都細緻觀察和刻意理解,因此打下了紮實的基礎,在表現技法上有一種別開生面的生動意味。
徐熙也曾經爲南唐後主李煜宮中畫過“鋪殿花”,在對幅的絹素上繪畫叢花、疊石、牡丹、禽鳥、蜂蝶之類,樣式美觀豔麗,作爲宮中掛設之用。此外,還畫過“裝堂花”,繪畫整齊對稱,具有規矩,類似於圖案畫形式。
徐熙一生創作極爲豐富,主要取法自然形態繪畫,成就較大。北宋《宣和畫譜》著錄了他的作品249幅,遺憾的是到現在一件也沒有流傳下來,我們只能根據文獻記載窺見一鱗半爪,而沒有辦法看到這位偉大畫家作品的面貌了。
在中國畫史上,儘管黃筌和徐熙齊名,但二人繪畫的技法和風格各不相同。在繪畫題材方面,黃筌畫的多是宮中的花石禽鳥,這些被豢養的花鳥和供人玩賞的樹石,完全適應封建統治者享樂奢侈的口味,體態雍容華貴,帶有宮廷生活的烙印。因此在黃筌的畫中,也就表現出—種高貴華麗氣象。徐熙則喜愛田野間的自然景物,所描繪的大多是野花、野草和奔放不羈的野生禽鳥。因此,他的繪畫風格活潑,帶有—種大自然的野味;宋人郭若虛在《圖畫見聞志》卷六《論黃徐體異》中說“黃家富貴,徐熙野逸”,可以說是對二人的畫意進行的最簡潔中肯的概述。在繪畫技法上,黃筌採用“勾勒法”,作畫時先用墨線勾出輪廓,再填補上各種顏色,如果有些地方顏色淺淡,再用水慢慢暈開。這是一種傳統的花鳥畫派的技法。徐熙在技法上則採用“無骨法”,不經過勾勒,先用水墨畫出花的枝葉花蕊,然後再敷上清淡的顏色,重墨而輕彩。這種方法是他在繪畫技法上的創新,過去,徐、黃兩派常常相互輕視,擡高自己,貶低對方。其實這完全是門戶之見,意氣之爭。兩派畫家對中國古代花鳥畫發展都作出了重大貢獻,所取得的成就也難分軒輊。正如宋人郭若虛所評價的那樣:“二者春蘭秋菊,各擅重名。”這句話可以視爲對兩派藝術成就的最好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