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章 “三絕”畫祖——顧愷之

顧愷之,字長庚,無錫人。東晉著名畫家、美術理論家、文學家。他的著名作品《女史箴圖》、《洛神賦圖》是中國書畫史上的鉅作。

顧愷之出身於一個士族家庭,從小受到了良好的文化薰陶。他從小就特別喜歡畫畫,年輕時向當時著名畫家衛協學畫。顧愷之對人物畫尤其有興趣。在學畫過程中,他憑着自己的勤奮和多思,逐漸認識到繪出人物形態並不難,最重要的在於刻畫內心,要使人物能夠傳神;而要達到使人物傳神的關鍵在於所繪人物的眼睛。基於這樣的認識,顧愷之一反漢魏時代作畫時的古拙之風,特別注重傳神,最重視畫像之後的點睛之筆。他畫人物時,畫好後並不馬上落墨點睛,而是要等好多天以後,經過深思熟慮,才點上眼睛,使其大小、上下、深淺,沒有一絲一毫的偏差,達到以假亂真、生動傳神的效果。

顧愷之成年後,已經在畫壇小有名氣,尤其擅長畫人物畫像。二十多歲時,有一次他爲江寧(今南京)的瓦棺寺畫維摩詰的像。顧愷之殫精竭慮,費時一個多月完成畫像,但是在畫完後又故意空着眼珠的部分沒有點。後來,善男信女們聞聽維摩詰像繪成,奔走相告,聚集到一起來參觀。當他們發現維摩詰像沒有眼珠,面面相覷,十分驚訝。這時,顧愷之不慌不忙,提筆蘸墨,揮毫點睛。就在顧愷之點完睛後一剎那,畫像頓時轉眸欲語,丰神煥發,光彩照人。這一奇妙的變化使圍觀的善男信女驚歎不已。消息傳開,前來觀看畫像的人絡繹不絕,人們施捨的善款也源源不斷,頃刻之間便超過百萬錢。由此,顧愷之四方聞名。

顧愷之以畫人物畫聞名。他畫人物畫,善於用緊勁連綿、循環不斷的筆法,如風趨電疾,灑脫飄逸,這使他的畫達到了外形酷似、其狀逼真的境界。與此同時,顧愷之還十分重視人物的神韻,努力達到以神動人。他十分注重使人物的內心活動與表情動態的一致;以人物面部的複雜表情,來表現其內心的豐富感情。顧愷之的人物畫,神態瀟灑、線條流暢、衣角飄舉、優美生動,對當時與後世都有很大的影響。南朝陸探微、張僧繇,唐代閻立本、吳道子等,都曾臨摹過他的畫跡,從他的繪畫中吸取過營養。

除了人物畫外,顧愷之還善於繪風景畫。他認真觀察山水,師法自然,使水墨渲淡與青綠色彩相得益彰,以表現草木華滋、雲霧顯晦、峰巒出沒、平淡天真的秀麗風光。他的畫不拘一格,充滿了藝術魅力。他所給樹木植物排列的行狀,好像人伸開手臂的模樣;他畫的一座座山峰,好像密密麻麻排開的梳齒。有時候,他把水畫成波瀾不驚,有時又把人畫得比山大,充滿了生趣。

顧愷之後來任大司馬桓溫、荊州都督殷仲堪的參軍,開始他的幕僚生涯。在紛爭的官場和複雜的社會中,顧愷之以佯狂躲避是非,他爲人風趣幽默,率直通脫,大智若愚。

顧愷之除擅長繪畫外,還精於詩文,他的詩文情辭俱美。世人稱他有才絕、畫絕、癡絕。

顧愷之除在繪畫上有驚人技藝外,還對具體的繪畫技巧作了細緻的研究,提出了一系列繪畫理論,表達了他的美學觀點。他認爲美術家只有通過對客觀現實的認識,才能達到“遷想妙得”的傳神的藝術效果;他反對以空對空的創作法,主張畫家要熟悉生活、瞭解人們的內心活動,這樣才能畫出好的作品。他的這些見解,對後世繪畫理論起了啓蒙和奠基作用。

晚年顧愷之任散騎常侍。他的繪畫技藝也愈精妙。他的筆法外拙內巧,構思精微,神氣飄然翰墨間,人皆稱他的人物像獨得神韻。顧愷之享年62歲,傳世之作有《女史箴圖》、《洛神賦圖》、《廬山高會圖》、《水雁圖》等。他開闢了畫史的新紀元,因此也有人稱他爲“畫祖”。

第267章 “開眼看世界的第一人”第228章 元末明初著名文學家——施耐庵第27章 齊桓公的雄圖霸業第240章 史可法死守揚州第101章 垓下之圍第183章 張旭、懷素學草書第220章 虞允文書生退敵第262章 噶爾丹叛亂第119章 “智囊”晁錯第238章 徐霞客歷遊四方第232章 靖難之役第214章 南宋愛國詩人——陸游第54章 “西門豹治鄴”的故事第234章 于謙保衛北京第7章 燧人氏鑽木取火第210章 以少勝多採石戰第39章 孔子周遊列國第32章 老馬識途第225章 忽必烈建元第145章 聞雞起舞第232章 靖難之役第81章 觸龍說趙太后的故事第18章 “文王訪賢”的故事第270章 維新變法康有爲第131章 一代梟雄曹操第251章 幕僚中的改革家——魏源第269章 太平天國洪秀全第227章 一代天驕——成吉思汗第51章 戰國與“戰國七雄”第202章 “黃家富貴,徐熙野逸”第273章 女科學家王貞儀第52章 墨子的墨家的學說第276章 維新宣傳家梁啓超第62章 程嬰救孤第19章 武王伐紂是怎麼回事第106章 蘇武牧羊第201章 中朝文化交流的使者崔致遠第163章 王猛捫蝨談天下第271章 變法英雄譚嗣同第165章 陳後主亡國第251章 幕僚中的改革家——魏源第204章 黃袍加身第228章 元末明初著名文學家——施耐庵第228章 元末明初著名文學家——施耐庵第274章 偉大先行者孫中山第209章 海陵王遷都燕京第3章 倉頡造字第133章 呂蒙白衣渡江第258章 林則徐廣東禁菸第1章 盤古開天地的神話第212章 北宋文壇巨擘——蘇軾第15章 武丁求聖賢第219章 岳家軍大破兀朮第230章 多才多藝的吳承恩第69章 範睢的遠交近攻計第195章 閻立本與繪畫第272章 蒲松齡執著寫《聊齋》第175章 魏徵直言敢諫第181章 宮廷女詩人上官婉兒第187章 詩壇巨擘杜牧第86章 屈原沉江第240章 史可法死守揚州第276章 維新宣傳家梁啓超第72章 張儀智騙楚懷王第220章 虞允文書生退敵第115章 醫聖張仲景第132章 劉備進益州第161章 “兒皇帝”石敬瑭第123章 光武中興第237章 三保太監下西洋第233章 土木堡乏變第170章 “時俗共重,以爲規典”第239章 李自成進北京第173章 女皇武則天第57章 二桃殺三士第247章 宋應星與《天工開物》第164章 反覆無常的侯景第85章 李斯諫逐客第247章 宋應星與《天工開物》第215章 多產的愛國詞人——辛棄疾第276章 維新宣傳家梁啓超第18章 “文王訪賢”的故事第72章 張儀智騙楚懷王第147章 劉裕破襖誡奢第6章 精衛填海第262章 噶爾丹叛亂第231章 明太祖興文字獄第35章 老子與《道德經》第232章 靖難之役第242章 楊繼盛冒死劾嚴嵩第146章 陶侃惜物如金第116章 蕭規曹隨第79章 “完壁歸趙”和“負荊請罪”第243章 胡惟庸案第258章 林則徐廣東禁菸第148章 “書聖”王羲之第74章 奇貨可居第141章 八王之亂第154章 石崇王愷比富第162章 梁武帝做和尚
第267章 “開眼看世界的第一人”第228章 元末明初著名文學家——施耐庵第27章 齊桓公的雄圖霸業第240章 史可法死守揚州第101章 垓下之圍第183章 張旭、懷素學草書第220章 虞允文書生退敵第262章 噶爾丹叛亂第119章 “智囊”晁錯第238章 徐霞客歷遊四方第232章 靖難之役第214章 南宋愛國詩人——陸游第54章 “西門豹治鄴”的故事第234章 于謙保衛北京第7章 燧人氏鑽木取火第210章 以少勝多採石戰第39章 孔子周遊列國第32章 老馬識途第225章 忽必烈建元第145章 聞雞起舞第232章 靖難之役第81章 觸龍說趙太后的故事第18章 “文王訪賢”的故事第270章 維新變法康有爲第131章 一代梟雄曹操第251章 幕僚中的改革家——魏源第269章 太平天國洪秀全第227章 一代天驕——成吉思汗第51章 戰國與“戰國七雄”第202章 “黃家富貴,徐熙野逸”第273章 女科學家王貞儀第52章 墨子的墨家的學說第276章 維新宣傳家梁啓超第62章 程嬰救孤第19章 武王伐紂是怎麼回事第106章 蘇武牧羊第201章 中朝文化交流的使者崔致遠第163章 王猛捫蝨談天下第271章 變法英雄譚嗣同第165章 陳後主亡國第251章 幕僚中的改革家——魏源第204章 黃袍加身第228章 元末明初著名文學家——施耐庵第228章 元末明初著名文學家——施耐庵第274章 偉大先行者孫中山第209章 海陵王遷都燕京第3章 倉頡造字第133章 呂蒙白衣渡江第258章 林則徐廣東禁菸第1章 盤古開天地的神話第212章 北宋文壇巨擘——蘇軾第15章 武丁求聖賢第219章 岳家軍大破兀朮第230章 多才多藝的吳承恩第69章 範睢的遠交近攻計第195章 閻立本與繪畫第272章 蒲松齡執著寫《聊齋》第175章 魏徵直言敢諫第181章 宮廷女詩人上官婉兒第187章 詩壇巨擘杜牧第86章 屈原沉江第240章 史可法死守揚州第276章 維新宣傳家梁啓超第72章 張儀智騙楚懷王第220章 虞允文書生退敵第115章 醫聖張仲景第132章 劉備進益州第161章 “兒皇帝”石敬瑭第123章 光武中興第237章 三保太監下西洋第233章 土木堡乏變第170章 “時俗共重,以爲規典”第239章 李自成進北京第173章 女皇武則天第57章 二桃殺三士第247章 宋應星與《天工開物》第164章 反覆無常的侯景第85章 李斯諫逐客第247章 宋應星與《天工開物》第215章 多產的愛國詞人——辛棄疾第276章 維新宣傳家梁啓超第18章 “文王訪賢”的故事第72章 張儀智騙楚懷王第147章 劉裕破襖誡奢第6章 精衛填海第262章 噶爾丹叛亂第231章 明太祖興文字獄第35章 老子與《道德經》第232章 靖難之役第242章 楊繼盛冒死劾嚴嵩第146章 陶侃惜物如金第116章 蕭規曹隨第79章 “完壁歸趙”和“負荊請罪”第243章 胡惟庸案第258章 林則徐廣東禁菸第148章 “書聖”王羲之第74章 奇貨可居第141章 八王之亂第154章 石崇王愷比富第162章 梁武帝做和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