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章 傑出的女詞人——李清照

李清照,自號易安居士,山東歷城縣(今山東省濟南市)人。我國宋代著名女詞人。

李清照出生於一個普通士大夫家庭。他的父親李格非是當時有名的學者,專攻經學,寫了幾十萬字的《禮記說》,被朝廷破格錄取爲進士,做了鄆州教授一職。李格非學識淵博,寫文章立馬可就,深受大文豪蘇軾的賞識;李清照的母親王氏,也是一個能詩善文的才女。在這樣一個文化氣息濃厚的書香之家,李清照從小就受到很好的文學薰陶,這爲她以後成爲著名的女作家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少女時代的李清照才氣逼人,她在17歲左右寫下了《浯溪中興頌碑和張文潛(耒)韻二首》這樣優秀的作品,令當時的人刮目相看。

公元1101年,李清照與吏部侍郎趙挺之的兒子——太學生趙明誠成親。趙挺之是一個權慾薰心的人,而趙明誠卻和他的父親完全不同,他不熱衷於做官,只是醉心於金石書畫的蒐集考訂,十分愛好詩詞。因此,李清照與趙明誠志趣相投,婚後生活十分幸福。剛結婚時,趙明誠只是個太學生,沒有收入,每月的初一、十五他們就當掉衣服換些銀兩一起去相國寺選購碑文,回家後兩人就相對展玩欣賞,家庭生活充實和諧。

公元1107年,由於權相蔡京的誣陷排擠,李清照隨丈夫回到老家青州生活。在青州的這十多年中,他們收藏了極爲豐富的金石圖書,每天共同整理、校勘、評品、欣賞。在這樣浩瀚的知識海洋中,李清照的藝術修養獲得了進一步的提高。她能書善畫,通音律,詩、詞、文皆所長,從而成爲一個宰纔多藝的傑出的女作家。

李清照曾經給在外遊歷的丈夫寄了一闋《醉花蔭·重陽》詞。趙明誠看了以後自嘆弗如,但又不是十分服氣,於是廢寢忘食,冥思苦想三天三夜,填了五十闋詞,把李清照的這闋詞也混在其中。趙明誠將這些詞送給友人陸德夫,請他鑑賞。陸德夫反覆吟詠比較,揣摩再三後說,這些詞中有三句是絕妙佳句,爲“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而這三句恰恰是李清照所寫那闋詞裡的。可見李清照寫詞的才華確實是非同凡響。

但這樣幸福的生活沒有維繫多久。金兵南侵,宋朝丟掉了淮河以北的大片國土,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就在這時,李清照的婆婆又病故;趙明誠先南下奔喪,而李清照帶着一批金石書畫隨後到達建康。不想青州發生兵變,李清照夫婦留在家中來不及運走的收藏品全部付之一炬。這是趙明誠和李清照辛辛苦苦收藏整理了十多年的心血所在,這樣的打擊,對於一個熱愛藝術的詩人來說其沉重是可想而知的。

國難當頭,李清照熱愛祖國,憂心如焚,她連續寫下了大量的詩詞,希望南宋統治者起用愛國將領、收復國土。但是現實令她很失望,南宋小朝廷一味南逃,早已將北方黎民忘得乾乾淨淨。

不幸的事情接連發生,趙明誠接受湖州太守的任命,於1129年在赴任途中中暑染病,死於建康。生活上失去了一個可以依賴的伴侶,藝術上失去了一個志同道合的知己,李清照由此大病了一場。

金兵日益逼近建康,南宋小朝廷已經自東南沿海逃竄。李清照爲避戰禍,進入了難民隊伍,輾轉漂泊在浙江沿海一帶,後來又流落杭州、紹興、金華等地,直到老死。

在晚年的難民生活中,她體會到了時代和社會的深切痛處,寫下了許多著名詞作,如《武陵春》、《聲聲慢》、《永遇樂》等,抒發了亡國的沉痛心情。同一時期,她還創作了大量詞、賦,更加直接地表達她的愛國主義精神。應該說,李清照晚年的詩詞在保留了一貫的藝術性的同時,其思想境界也達到了很高的程度,這是和她走出深閨、流落到難民隊伍中的生活經歷是分不開的。

第113章 張衡發明地動儀第272章 蒲松齡執著寫《聊齋》第233章 土木堡乏變第28章 城濮之戰第213章 傑出的女詞人——李清照第69章 範睢的遠交近攻計第78章 田單大擺“火牛陣”第6章 精衛填海第64章 韓、趙、魏三家分晉第63章 美女西施第94章 張良學藝第252章 四重身份集於一身的鄭觀應第202章 “黃家富貴,徐熙野逸”第5章 神農氏嘗百草第256章 思想啓蒙的先驅龔自珍第251章 幕僚中的改革家——魏源第230章 多才多藝的吳承恩第238章 徐霞客歷遊四方第128章 劉劭與《人物誌》第141章 八王之亂第130章 劉徽著《算注》第139章 樂不思蜀第227章 一代天驕——成吉思汗第94章 張良學藝第162章 梁武帝做和尚第79章 “完壁歸趙”和“負荊請罪”第221章 賈似道誤國第266章 文武全才的乾隆皇帝第46章 “向戌弭兵”是怎麼回事第47章 子產的主要事蹟第24章 國人暴動第177章 朋黨的爭吵第17章 伯昌治岐第211章 蒙古聯宋滅金第143章 洛陽紙貴第277章 鑑湖女俠第189章 狄仁傑桃李滿門第80章 “紙上談兵”的典故第236章 張居正改革第52章 墨子的墨家的學說第155章 鍾嶸作《詩品》第87章 荀子著《天論》第152章 李特的流民大營第176章 鑑真東渡第97章 先秦時代天文曆法和數學成就第66章 秦始皇統一中國第43章 亞聖孟子第29章 楚莊王一鳴驚人第25章 大將蒙恬、蒙毅第180章 玄奘與《大唐西域記》第76章 孫臏龐涓鬥智第184章 “茶聖”陸羽第189章 狄仁傑桃李滿門第18章 “文王訪賢”的故事第204章 黃袍加身第178章 “藥王”孫思邈第92章 《左傳》是什麼書第188章 李世民取東都第253章 寫人寫鬼的蒲松齡第142章 裴秀繪地圖第163章 王猛捫蝨談天下第130章 劉徽著《算注》第220章 虞允文書生退敵第209章 海陵王遷都燕京第59章 范蠡三遷第1章 盤古開天地的神話第160章 伶人做官第101章 垓下之圍第229章 我國長篇章回小說的奠基人——羅貫中第220章 虞允文書生退敵第276章 維新宣傳家梁啓超第103章 平定七國之亂第231章 明太祖興文字獄第67章 叔孫通制訂朝儀第5章 神農氏嘗百草第164章 反覆無常的侯景第69章 範睢的遠交近攻計第25章 大將蒙恬、蒙毅第75章 商鞅南門立木第106章 蘇武牧羊第38章 伍子胥過昭關第87章 荀子著《天論》第174章 玄武門之變第267章 “開眼看世界的第一人”第256章 思想啓蒙的先驅龔自珍第274章 偉大先行者孫中山第1章 盤古開天地的神話第8章 堯舜讓位第76章 孫臏龐涓鬥智第105章 蔡倫發明造紙術第142章 裴秀繪地圖第77章 馮驩和孟嘗君的故事第21章 管鮑之交第256章 思想啓蒙的先驅龔自珍第104章 王充寫《論衡》第128章 劉劭與《人物誌》第126章 文姬父女美名傳第90章 《周易》是什麼書第137章 三顧茅廬第72章 張儀智騙楚懷王
第113章 張衡發明地動儀第272章 蒲松齡執著寫《聊齋》第233章 土木堡乏變第28章 城濮之戰第213章 傑出的女詞人——李清照第69章 範睢的遠交近攻計第78章 田單大擺“火牛陣”第6章 精衛填海第64章 韓、趙、魏三家分晉第63章 美女西施第94章 張良學藝第252章 四重身份集於一身的鄭觀應第202章 “黃家富貴,徐熙野逸”第5章 神農氏嘗百草第256章 思想啓蒙的先驅龔自珍第251章 幕僚中的改革家——魏源第230章 多才多藝的吳承恩第238章 徐霞客歷遊四方第128章 劉劭與《人物誌》第141章 八王之亂第130章 劉徽著《算注》第139章 樂不思蜀第227章 一代天驕——成吉思汗第94章 張良學藝第162章 梁武帝做和尚第79章 “完壁歸趙”和“負荊請罪”第221章 賈似道誤國第266章 文武全才的乾隆皇帝第46章 “向戌弭兵”是怎麼回事第47章 子產的主要事蹟第24章 國人暴動第177章 朋黨的爭吵第17章 伯昌治岐第211章 蒙古聯宋滅金第143章 洛陽紙貴第277章 鑑湖女俠第189章 狄仁傑桃李滿門第80章 “紙上談兵”的典故第236章 張居正改革第52章 墨子的墨家的學說第155章 鍾嶸作《詩品》第87章 荀子著《天論》第152章 李特的流民大營第176章 鑑真東渡第97章 先秦時代天文曆法和數學成就第66章 秦始皇統一中國第43章 亞聖孟子第29章 楚莊王一鳴驚人第25章 大將蒙恬、蒙毅第180章 玄奘與《大唐西域記》第76章 孫臏龐涓鬥智第184章 “茶聖”陸羽第189章 狄仁傑桃李滿門第18章 “文王訪賢”的故事第204章 黃袍加身第178章 “藥王”孫思邈第92章 《左傳》是什麼書第188章 李世民取東都第253章 寫人寫鬼的蒲松齡第142章 裴秀繪地圖第163章 王猛捫蝨談天下第130章 劉徽著《算注》第220章 虞允文書生退敵第209章 海陵王遷都燕京第59章 范蠡三遷第1章 盤古開天地的神話第160章 伶人做官第101章 垓下之圍第229章 我國長篇章回小說的奠基人——羅貫中第220章 虞允文書生退敵第276章 維新宣傳家梁啓超第103章 平定七國之亂第231章 明太祖興文字獄第67章 叔孫通制訂朝儀第5章 神農氏嘗百草第164章 反覆無常的侯景第69章 範睢的遠交近攻計第25章 大將蒙恬、蒙毅第75章 商鞅南門立木第106章 蘇武牧羊第38章 伍子胥過昭關第87章 荀子著《天論》第174章 玄武門之變第267章 “開眼看世界的第一人”第256章 思想啓蒙的先驅龔自珍第274章 偉大先行者孫中山第1章 盤古開天地的神話第8章 堯舜讓位第76章 孫臏龐涓鬥智第105章 蔡倫發明造紙術第142章 裴秀繪地圖第77章 馮驩和孟嘗君的故事第21章 管鮑之交第256章 思想啓蒙的先驅龔自珍第104章 王充寫《論衡》第128章 劉劭與《人物誌》第126章 文姬父女美名傳第90章 《周易》是什麼書第137章 三顧茅廬第72章 張儀智騙楚懷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