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洛陽紙貴

比裴秀創立“製圖六體”稍晚一些時候,震動文壇的左思的《三都賦》,在晉武帝太康年間問世了。

左思的《三都賦》,是一篇用賦的文體中最出名的長篇之一,也是西晉文學的代表作之一。

據說,左思爲了寫好《三都賦》,足足花費了十年的工夫。他廣泛收集材料,認真核對事實。凡是《三都賦》中提到的山川、城市,他都要查考地圖;就是鳥獸草木,也要和記錄地方上各種情況的地方誌對照查實;至於風俗、歌謠、音樂、舞蹈,他更是一絲不苟的根據當時當地的實況來寫。他這種嚴肅認真的寫作態度,是很值得學習的。

左思在考察《三都賦》的內容、結構和用詞造句的過程中,付出了巨大的勞動。爲了獲得鏗鏘有力的句子,來表達深刻的內容、塑造出耐人尋味的藝術形象,他曾經在室內、庭院、廁所等處的牆上,都掛了紙筆。不管走到哪裡,只要想到一個好句子,就隨手把它寫在掛着的紙上。

在左思醞釀寫《三都賦》的時候,吳郡人陸機正好來到了洛陽。這個文章冠世的江南名士,看到洛陽的繁華景象,想要寫一篇洛陽賦來抒發自己的情趣。他聽說左思已經在準備寫《三都賦》,禁不住哈哈大笑。他嘲笑這個無名小卒的左思,竟膽敢寫賦,並且還要寫三都賦,真是不自量力。他在給弟弟陸雲的信中說:“洛陽這個地方,有一個名左思的粗野鄙賤的人,竟妄想作三都賦。等到他把文章寫成功了,我們就應該讓酒甕底朝天啦!”陸機的嘲笑傳到左思的耳朵裡,左思決心忍受恥辱,用艱苦的勞動,堅持不懈的努力去完成《三都賦》的寫作,用事實來回答陸機。

時光易逝,眨眼間十年過去了,左思終於寫成功了《三都賦》。左思覺得自己人微言輕,怕別人瞧不起自己,因而埋沒了自己的作品,白費了十年心血,所以他就帶着《三都賦》的文稿,去拜訪當時名氣很大的皇甫謐(mì),請皇甫謐先看一看。皇甫謐看《三都賦》的時候,不禁幾次拍案叫絕,連連稱讚說:“寫得好!寫得好!”他答應給《三都賦》寫篇序文,並且請當時有名的詩人張載給《魏都》作注,劉逵給《吳都》、《蜀都》作注。皇甫謐在序文中說:自兩漢以來,寫賦的人很多,司馬相如的《子虛賦》,班固的《兩都賦》、張衡的《二京賦》,都各有特長,爲人所稱道。不過,他們都不及左思的《三都賦》寫得好。當時很有名望的張華也稱讚《三都賦》寫得好,他說:“讀《三都賦》,餘味無窮,越讀越有味。”當年嘲笑左思的陸機,見到了《三都賦》,也大吃一驚,簡直佩服得五體投地。他原來想寫的洛陽賦,也不敢動筆了。

《三都賦》傳出以後,人們爭相傳閱,讚不絕口。京城裡的富豪貴族以及有地位的人,都爭着買紙抄寫閱讀,洛陽城裡的紙張因此價格突然大漲。這就是被人們傳爲美談的“洛陽紙貴”的故事。

左思的《三都賦》寫得這麼好,與他刻苦學習是分不開的。他在少年時候,腦子比較遲純,父親教他學寫字,他寫得歪歪扭扭,不像樣子,教他學彈琴,他總也彈不出一支像樣的曲子,父親對他很生氣。有一天,父親的朋友來家裡作客,父親指着左思對朋友說:“我這個兒子,學習不認真,在常識和見解上,跟我少年時候比,差得太遠了。”在一旁站着的左思,聽了父親的批評,心裡感到十分難過。從此,他就暗暗下定決心,刻苦讀書。他不喜歡講話,卻整天在用心鑽研寫文章怎樣用詞造句。經過長時期堅持不懈的努力,左思的學習終於有了極大的進步,成了一個很有學問並且擅長寫文章的文學家,《三都賦》可以說是他的代表作。

左思的詩和文章雖然寫得好,但是由於他出身寒微,在當時很重視出身門第的社會裡,他總是不被重用,做不了大官,晚年,他只得離開洛陽,遷到冀州隱居起來,一邊種點地維持生活,一邊寫詩寫文章。這樣清貧的生活環境,使他寫出來的作品,在內容上和風格上,都能夠比較真實地反映出當時社會上不合理的情況。左思寫了不少詩,抒發自己的情懷,表達他對晉朝選任官吏的制度的不滿,顯示他蔑視士族權貴的憤懣情緒。在第一首詩裡,他說自己二十歲就會寫文章,讀了不少書,也懂得一些兵法,總想爲國家出一番力氣,做出一些成績,然後功成身退,歸隱田園。這首詩的弦外之音是說:當時的社會太使他失望了,他的想法總也無法實現。在第二首詩裡,他用澗底鬆和山上草作比喻,一針見血地揭示出當時社會的黑暗;有才能的人像澗底鬆一樣被埋沒,無人過問;無能的小人猶如山上草一般,憑藉祖先的功勞佔居高位,洋洋得意。左思寫的詩感情充沛,筆力雄健,形象鮮明,沒有當時綺靡華豔的詩風,卻充滿着積極浪漫主義的精神,對後世的影響很大。

第74章 奇貨可居第41章 費無忌亂國伍子胥報仇第118章 雕版印刷術的發明與傳播第233章 土木堡乏變第138章 赤壁之戰第232章 靖難之役第268章 中興名臣曾國藩第59章 范蠡三遷第93章 焚書坑儒第204章 黃袍加身第10章 父死子繼家天下第262章 噶爾丹叛亂第65章 豫讓刺趙襄子第55章 吳起事蹟與兵法第137章 三顧茅廬第94章 張良學藝第126章 文姬父女美名傳第30章 秦穆公任賢第160章 伶人做官第96章 “都江堰”和“鄭國渠” 的興建第154章 石崇王愷比富第238章 徐霞客歷遊四方第196章 李白蔑視權貴第57章 二桃殺三士第61章 趙盾和刺客第118章 雕版印刷術的發明與傳播第248章 說書藝人柳敬亭第133章 呂蒙白衣渡江第75章 商鞅南門立木第65章 豫讓刺趙襄子第36章 曹劌指揮魯軍抗齊第78章 田單大擺“火牛陣”第169章 京杭大運河第85章 李斯諫逐客第260章 康熙智除鰲拜第7章 燧人氏鑽木取火第92章 《左傳》是什麼書第151章 東晉大詩人——陶淵明第148章 “書聖”王羲之第99章 敦煌莫高窟第66章 秦始皇統一中國第148章 “書聖”王羲之第167章 瓦崗軍起義第150章 “三絕”畫祖——顧愷之第214章 南宋愛國詩人——陸游第158章 馮太后臨朝稱制第173章 女皇武則天第57章 二桃殺三士第33章 鮑叔牙讓賢第150章 “三絕”畫祖——顧愷之第53章 李悝實行改革第1章 盤古開天地的神話第145章 聞雞起舞第159章 孝文帝定計遷都第253章 寫人寫鬼的蒲松齡第271章 變法英雄譚嗣同第98章 鴻 門 宴第113章 張衡發明地動儀第121章 文景之治第279章 護國運動主將蔡鍔第15章 武丁求聖賢第238章 徐霞客歷遊四方第94章 張良學藝第225章 忽必烈建元第9章 大禹治水第30章 秦穆公任賢第49章 孫武與《孫子兵法》第205章 寇準奮起抗遼第271章 變法英雄譚嗣同第55章 吳起事蹟與兵法第265章 一代明君康熙第88章 少年英傑甘羅第278章 中國共產黨人陳獨秀第94章 張良學藝第87章 荀子著《天論》第194章 初唐四傑第152章 李特的流民大營第242章 楊繼盛冒死劾嚴嵩第230章 多才多藝的吳承恩第2章 黃帝大戰蚩尤第37章 秦晉崤之戰第122章 昆陽大戰第211章 蒙古聯宋滅金第178章 “藥王”孫思邈第10章 父死子繼家天下第244章 袁崇煥蒙冤第96章 “都江堰”和“鄭國渠” 的興建第52章 墨子的墨家的學說第200章 柳宗元被貶第31章 弦高犒師退秦兵第48章 老子及其主張第237章 三保太監下西洋第142章 裴秀繪地圖第47章 子產的主要事蹟第209章 海陵王遷都燕京第1章 盤古開天地的神話第248章 說書藝人柳敬亭第155章 鍾嶸作《詩品》第159章 孝文帝定計遷都第12章 酒的發明
第74章 奇貨可居第41章 費無忌亂國伍子胥報仇第118章 雕版印刷術的發明與傳播第233章 土木堡乏變第138章 赤壁之戰第232章 靖難之役第268章 中興名臣曾國藩第59章 范蠡三遷第93章 焚書坑儒第204章 黃袍加身第10章 父死子繼家天下第262章 噶爾丹叛亂第65章 豫讓刺趙襄子第55章 吳起事蹟與兵法第137章 三顧茅廬第94章 張良學藝第126章 文姬父女美名傳第30章 秦穆公任賢第160章 伶人做官第96章 “都江堰”和“鄭國渠” 的興建第154章 石崇王愷比富第238章 徐霞客歷遊四方第196章 李白蔑視權貴第57章 二桃殺三士第61章 趙盾和刺客第118章 雕版印刷術的發明與傳播第248章 說書藝人柳敬亭第133章 呂蒙白衣渡江第75章 商鞅南門立木第65章 豫讓刺趙襄子第36章 曹劌指揮魯軍抗齊第78章 田單大擺“火牛陣”第169章 京杭大運河第85章 李斯諫逐客第260章 康熙智除鰲拜第7章 燧人氏鑽木取火第92章 《左傳》是什麼書第151章 東晉大詩人——陶淵明第148章 “書聖”王羲之第99章 敦煌莫高窟第66章 秦始皇統一中國第148章 “書聖”王羲之第167章 瓦崗軍起義第150章 “三絕”畫祖——顧愷之第214章 南宋愛國詩人——陸游第158章 馮太后臨朝稱制第173章 女皇武則天第57章 二桃殺三士第33章 鮑叔牙讓賢第150章 “三絕”畫祖——顧愷之第53章 李悝實行改革第1章 盤古開天地的神話第145章 聞雞起舞第159章 孝文帝定計遷都第253章 寫人寫鬼的蒲松齡第271章 變法英雄譚嗣同第98章 鴻 門 宴第113章 張衡發明地動儀第121章 文景之治第279章 護國運動主將蔡鍔第15章 武丁求聖賢第238章 徐霞客歷遊四方第94章 張良學藝第225章 忽必烈建元第9章 大禹治水第30章 秦穆公任賢第49章 孫武與《孫子兵法》第205章 寇準奮起抗遼第271章 變法英雄譚嗣同第55章 吳起事蹟與兵法第265章 一代明君康熙第88章 少年英傑甘羅第278章 中國共產黨人陳獨秀第94章 張良學藝第87章 荀子著《天論》第194章 初唐四傑第152章 李特的流民大營第242章 楊繼盛冒死劾嚴嵩第230章 多才多藝的吳承恩第2章 黃帝大戰蚩尤第37章 秦晉崤之戰第122章 昆陽大戰第211章 蒙古聯宋滅金第178章 “藥王”孫思邈第10章 父死子繼家天下第244章 袁崇煥蒙冤第96章 “都江堰”和“鄭國渠” 的興建第52章 墨子的墨家的學說第200章 柳宗元被貶第31章 弦高犒師退秦兵第48章 老子及其主張第237章 三保太監下西洋第142章 裴秀繪地圖第47章 子產的主要事蹟第209章 海陵王遷都燕京第1章 盤古開天地的神話第248章 說書藝人柳敬亭第155章 鍾嶸作《詩品》第159章 孝文帝定計遷都第12章 酒的發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