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戰國時期劇烈的兼併戰爭過程中,隨着“合縱”、“連橫”的戰略形勢變化,秦國不斷地對山東六國進行攻戰,兼併了六國不少的地方。同時又逐漸滅了六國以外的一些小國,成爲戰國後期力量最強大的一國。爲秦始皇“兼併天下”,統一中國創造了有利的條件。但是,在這一系列的兼併戰爭過程中,秦隊在一些戰鬥中的殘暴行動,也引起了山東六國人民的義憤和六國的抵抗。
公元前262年,秦、趙兩隊在長平展開了戰國時期最大的一次戰役。戰鬥相持了三年,結果是趙軍被秦軍打敗、趙將趙括被殺。秦將白起活埋了趙國降兵四十萬人。這一戰役中,趙隊先後死亡了四十五萬多人,秦隊也死傷了一大半。
在公元前259年,秦軍乘勝又攻佔了趙國的太原郡(今山西太原一帶)、韓國的上黨郡。秦昭王又派王陵率軍攻打趙國國都邯鄲。趙國人民鑑於秦軍在長平活埋趙國降兵的暴行,都同心協力的幫助趙軍進行了英勇的抵抗。秦軍攻打不勝,而且死傷很多,於是秦昭王派大將王齕(hé合)代替王陵爲將,繼續攻打邯鄲。
公元前258年,秦軍一直打到邯鄲城下,將邯鄲也包圍起來,趙軍和邯鄲人民雖然進行了艱苦的抵抗,但形勢也越來越危急。趙孝成王和相國平原君(趙勝)商議後,決定派使臣到魏、楚兩國去求援。魏國的國王魏安釐王派了大將晉鄙(bi比)率領十萬軍隊前去救趙。就在這時,秦國也派使臣來到魏國威脅魏王說,“魏國如果派兵去救趙國,秦國就先調兵來攻打魏國。”魏王怕秦國來攻打;就只好命令晉鄙率軍駐紮在趙魏交界的湯陰(今河南湯陰縣)地區,按兵不動,以觀變化。
平原君見魏王不肯進兵,就寫了一封告急信給魏國相國信陵君,因爲信陵君的姐姐是平原君的妻子,所以信中說:“請公子看在姐姐的情分上,立即發兵來救邯鄲十幾萬人的生命財產。”信陵君看了信以後,就去見魏王,請求立即下令進軍救趙。魏王顧慮秦國來攻打,始終不肯下令。於是信陵君便毅然決定自己前去救趙,請魏王批准他率領一批能戰鬥的門客,到邯鄲去和秦軍拚一死戰。
信陵君是魏安釐王的弟弟,叫魏無忌(?——公元前243年),因爲他的封邑(收取租稅的俸祿地區)在信陵,所以叫信陵君。信陵君是戰國時期以“養士”著稱的“四公子”之一(其他三人是:齊國的孟嘗君、趙國的平原君和楚國的春申君)。所謂的“養士”,就是在這些統治階級代表人物家中,長期供養着一批食客。在這些食客中,也有一些人才。這些王孫公子“養士”,是爲了幫助國王維護國家統治和鞏固自己的政治地位。信陵君的門下就有上千食客。
在信陵君的食客中,有一個叫侯嬴(營)的,本是看守魏國國都大梁東門的小官,年已七十多歲了。家裡很窮。信陵君聽說他還有些見識,曾親自趕着馬車去把他接到家中當貴客招待,又常到東門去和他商討一些事情,他也很感激信陵君對他的尊重。這次信陵君親自率領一批食客要去和秦軍拚一死戰,也向侯嬴去告辭。但侯嬴一反常態,只淡淡說了句:“公子多保重,恕我老了不能同去。”信陵君走出城後,想到:“我平時對他不錯,如今我有難,他爲什麼態度這樣冷淡呢?”於是又回來見侯嬴。
侯贏見信陵君又回來了,就說:“我料定公子會回來的,平時您待我很好,這次您去和秦軍打仗,難道我不會幫您想點辦法嗎?”信陵君說:“請您多多指教。”侯贏說;“公子只有這麼點人,要去和秦國十萬大軍拚命,豈不是拿肉去喂虎嗎?這不但救不了趙國,反而是白送死。我聽說魏王最寵愛的妃子如姬的臥室裡,就放着魏王調兵的‘兵符’。聽說您曾幫她報了殺父大仇,如果您去求她幫助,她一定會冒着生命危險把‘兵符’盜出來。這樣,您就可以拿着‘兵符’去把晉鄙的十萬大軍調去救趙國了。”侯贏又說,“我有個朋友朱亥,在街上賣狗肉,此人力大、有膽量,他可以助您救趙。”信陵君聽了以後,就去找如姬幫助。當天晚上如姬果然把魏王的“兵符”盜了出來交給信陵君。
“兵符”是我國古代調兵遣將的信物,是一個青銅做的老虎形狀的東西。一個“兵符”能分成左右兩半,用兵時,左一半交給帶兵的將帥,右一半由國王保存。要調動軍隊時,國王就將右一半交給另外的將領拿去和帶兵將帥手中的左一半扣合,能合爲一個完整的,就有權調動軍隊了。
信陵君帶着右一半“兵符”到了晉鄙的軍營中,合上了左一半“兵符”。但晉鄙見到信陵君帶來的人不多,不大象是來調兵的,還說等派人去問了魏王以後才交兵權。這時激怒了信陵君帶去的朱亥,他吼道:“兵符”已合上了,救兵如救火!誰還跟你消磨時間?”說着就從袖中取出四千斤重的鐵錘,把晉鄙打死。
信陵君奪得兵權後,挑選了八萬精兵,直奔邯鄲。平原君得知消息,也從城中率軍衝出。邯鄲之圍也就解除了。
魏王對信陵君“竊符救趙”的事,雖然十分憤怒,但是,信陵君被趙王和平原君留住趙國,而且一住十年未回過魏國。公元前247年,秦國派了王齕和蒙驁率軍分兩路攻打魏國。魏王一連打了幾次敗仗後,又只好下令赦免信陵君的罪過,並且還派使臣持着魏相國的印信去迎接他回魏作相國。
信陵君告辭了趙王和平原君。趙王派了十萬軍隊交信陵君去救魏。同時信陵君又求得燕、韓、楚三隊來援魏。於是率領魏、趙、韓、燕、楚五國兵馬在陝州(今河南陝縣)和華州(今陝西華陰縣)打敗秦軍,把秦軍趕到函谷關以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