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淵生於一個官僚貴族家庭,祖上三代都是西魏、北周、隋的豪門世家。李淵七歲時,襲封唐國公。公元616年,隋煬帝派他到太原去做留守,鎮壓山西一帶的農民起義軍。他看到隋朝政權搖搖欲墜,便起了造反的念頭。他讓長子李建成在河東一帶廣交有才能的朋友,讓次子李世民在太原招攬義士豪傑,還籠絡了晉陽令劉文靜、晉陽副監裴寂等一大批地上官僚。
恰巧在這個時候,李淵的軍隊在馬色與突厥打仗戰敗,李淵非常害怕受到暴君隋煬帝的懲罰,左思右想之後,李淵父子決定立刻起兵,並且制定了一個長期的行動計劃:鞏固關中,出兵西北,然後進佔關東,收復江南,統一全國。
太原副留守王威、高君雅是隋煬帝派來監視李淵的親信,李淵招兵買馬的舉動引起了王威和高君雅的注意,他們計劃殺死李淵。李淵聞訊後決定先發制人。公元617年5月的一天,李淵與王威、高君雅一起處理公務,劉文靜按計劃帶開陽府司馬劉政會前來告狀,說有人想造反,李淵讓王威先看狀紙,劉政會不給,說:“只有唐公(李淵)可以看。”李淵接過一看,狀紙上白紙黑字寫着王威、高君雅私通突厥,引突厥兵南侵。直到這時,王、高二人才知道自己落入了李淵沒下的圈套。他們大叫:“這是造反的人想殺我!”事先埋伏好的兵士們全衝出來,把他們殺死,除掉了李淵起兵遇到的第一塊絆腳石。
ωωω ◆тt kǎn ◆℃o
李淵起兵後的第三天,幾萬突厥騎兵就來圍攻太原。面對強大的敵人,李淵急中生智,唱了一出空城計。他命令大開城門,把城上插的旗全都撤下來,守城的人一律躲藏起來不許往外探看。突厥兵一看太原城門大開,城內寂靜無聲,高深莫測,他們怕進城會中李淵的埋伏,猶豫一陣,撤了兵。經過這次驚險,李淵感覺到突厥對他們的後方構成了嚴重的威脅。爲了解除後顧之憂,李淵派劉文靜帶了一份厚禮去見突厥始畢可汗,約他一起反隋,並且表示,將來佔領京都以後,長安的土地和百姓歸李淵,而金玉絹帛歸突厥。始中可汗覺得有利可圖,當即表示支持李淵起兵反隋。
李淵穩住突厥後,於公元617年7月率三萬人馬從太原出發,向長安進軍。他們沿汾水南下,到霍邑時遇到隋朝將軍宋老生的阻攔。那幾天陰雨連綿,缺少軍糧,不知從哪裡又傳來流言,說突厥要乘虛攻打太原。李淵十分擔憂,便想撤兵。李世民卻持不同意見,他說:“我們用義兵的名義號召天下,如果一仗都不敢打就往後撤,那太讓人失望了,一旦兵士離散,我們就只有死路一條。”李淵權衡利弊(bì),最終決定打敗宋老生,然後繼續進軍。宋老生緊閉城門,拒不出戰。李淵怕拖垮自己,便派李建成和李世民帶幾十個人衝到霍邑城下破口大罵,意欲激怒守城將士。宋老生有勇無謀,果然中計上當,出城迎戰,把三萬士兵全帶到離城一里多的地方佈陣。李世民帶兵居高臨下從南面山頭衝殺下來,把宋老生的人馬衝得七零八落。宋老生想逃回城去,李淵的兵士已經佔領了城池,把城門緊閉。宋老生走投無路,被唐軍殺了。霍邑於是被攻克。李淵乘勝繼續向西進軍,路過渭北時,李淵的女兒率領她招募的一萬多人馬前來會合。關中各地農民和小股義軍以及隋朝一些地方官吏也紛紛加入李淵的隊伍。李淵的勢力發展非常迅速,數月之間,就由起兵時的三萬人增加到二十萬人。10月,李淵率二十萬大軍包圍長安,李世民、李建成率領軍隊從東南與西北夾擊,終於攻陷了長安。
李淵攻下長安以後,暫時擁立隋煬帝的孫子楊侑(yòu)做掛名皇帝。公元618年隋煬帝在江都被殺以後,李淵就將十四歲的傀儡(kuǐlěi)皇帝一腳踢開,自己登上皇帝寶座,改國號爲唐。就這樣,中國封建社會的鼎盛王朝——唐朝建立起來了,李淵就是唐高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