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3章 寫人寫鬼的蒲松齡

蒲松齡,字留仙,又字劍臣,號柳泉居士,世稱聊齋先生,山東淄川人。我國清代傑出的文學家,中國短篇小說之王。

蒲松齡出生於明崇禎十三年,正處於改朝換代的前夜。蒲氏世代書香,但不是顯達的官宦之家。到蒲松齡少年時,家中已一貧如洗。

少年蒲松齡天資聰穎,過目不忘,小小年紀就顯露出才華。清順治十五年,19歲的蒲松齡在科舉考試中顯露頭角,在淄川縣、濟南府山東學道的考試,連取三個第一,引起人們的關注。

此時的蒲松齡壯志滿懷、意氣風發,奔走在讀書應舉的道路上。

順治十七年和康熙二年,蒲松齡兩次參加鄉試,結果都以失敗告終。這些經歷給自以爲穩操勝券的蒲松齡以沉重打擊,他開始懷疑自己是否能在科舉之路上取得成功。

康熙九年,蒲松齡應江南寶應縣知縣孫蕙之邀,前去做孫蕙的幕賓。儘管蒲松齡認爲這種幕賓的生涯實在無聊,但是南下漫遊使他跳出了狹小的天地,看見了更爲廣闊的世界。

在南遊過程中,蒲松齡接觸到了豐富的人物,爲他提供了大量的創作素材,這些對他以後的文藝創作有着重要的作用。

但是,蒲松齡的科舉之心並未泯滅,仍希望通過此步青雲之上。因此,一年之後,蒲松齡回到家鄉。

蒲松齡再次參加鄉試,結果又是名落孫山。

極度悵惘之際,蒲松齡開始思考人生的意義,這時候文學成了他惟一的慰藉。

康熙十四年,朝廷爲聚斂錢財,允許捐錢取得功名,這樣一來,科場愈加黑暗。蒲松齡縱有滿腹經綸,但手中無銀,也只好望洋興嘆。康熙十七年,皇帝開博學鴻儒科,蒲松齡再次前往,又失望而歸。

此時蒲松齡已年逾不惑,科場失意使他對現實感到極度悲憤。從追求到拋棄到抨擊,蒲松齡在科舉制度下走了一條曲折之路。

蒲松齡是科舉場上倒戈的勇士,但同時又是一位在創作道路上取得偉大成就的不朽作家。

蒲松齡一生著有《聊齋文集》、《聊齋詩集》、《聊齋詞集》、《聊齋俚曲集》、《戲曲三出》等,最著名的還是文言短篇小說集《聊齋志異》。

《聊齋志異》是一部能夠顯示他自身特性的偉大作品。蒲松齡生活的時代,是各種矛盾特別尖銳的時代,黑暗的社會現實給了蒲松齡以震撼。他以自己豐富奇特的想象,變化多端的筆法,曲折地展示了一個亦真亦幻的世界,以其非凡的藝術生命力成爲人們瞭解中國封建社會的一幅活畫,被推崇爲漢語世界裡的《天方夜譚》。

康熙四十八年,蒲松齡垂垂老矣,對八股進身也已心灰意冷,撤帳回家,度過了他的晚年生活。

康熙五十三年,蒲松齡已是75歲的老人。此時,夫人病逝的痛苦,兄弟死別的悲傷,幾個孫子連續夭折的厄運,一起衝擊着他的心靈。但這位老人仍然關心人民羣衆的事。第二年,蒲松齡臨窗危坐而卒,一代文傑隕落了。

第18章 “文王訪賢”的故事第217章 方臘起義第189章 狄仁傑桃李滿門第238章 徐霞客歷遊四方第98章 鴻 門 宴第183章 張旭、懷素學草書第11章 少康中興第110章 陸遜火燒連營第271章 變法英雄譚嗣同第184章 “茶聖”陸羽第99章 敦煌莫高窟第93章 焚書坑儒第241章 鄱陽湖大戰第76章 孫臏龐涓鬥智第248章 說書藝人柳敬亭第73章 春申君移花接木第121章 文景之治第110章 陸遜火燒連營第166章 隋文帝治國第89章 “諸子百家”和“百家爭鳴”第134章 曹植七步成詩第154章 石崇王愷比富第21章 管鮑之交第263章 清朝的始祖努爾哈赤第149章 狂放不羈的大書法家——王獻之第177章 朋黨的爭吵第209章 海陵王遷都燕京第126章 文姬父女美名傳第191章 沖天大將軍黃巢第217章 方臘起義第274章 偉大先行者孫中山第172章 文成公主進藏第185章 歌妓女詩人薛濤第84章 荊軻刺秦王第5章 神農氏嘗百草第213章 傑出的女詞人——李清照第228章 元末明初著名文學家——施耐庵第188章 李世民取東都第234章 于謙保衛北京第12章 酒的發明第202章 “黃家富貴,徐熙野逸”第135章 司馬懿裝病第124章 飛將軍——李廣第187章 詩壇巨擘杜牧第59章 范蠡三遷第229章 我國長篇章回小說的奠基人——羅貫中第54章 “西門豹治鄴”的故事第231章 明太祖興文字獄第142章 裴秀繪地圖第46章 “向戌弭兵”是怎麼回事第20章 周公輔成王第129章 陳壽和《三國志》第21章 管鮑之交第47章 子產的主要事蹟第233章 土木堡乏變第120章 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第210章 以少勝多採石戰第38章 伍子胥過昭關第279章 護國運動主將蔡鍔第183章 張旭、懷素學草書第206章 元昊建立西夏國第41章 費無忌亂國伍子胥報仇第31章 弦高犒師退秦兵第1章 盤古開天地的神話第16章 紂王暴政第127章 文人政治家曹丕第208章 司馬光寫《資治通鑑》第134章 曹植七步成詩第2章 黃帝大戰蚩尤第147章 劉裕破襖誡奢第275章 愛國華僑陳嘉庚第201章 中朝文化交流的使者崔致遠第185章 歌妓女詩人薛濤第33章 鮑叔牙讓賢第162章 梁武帝做和尚第137章 三顧茅廬第243章 胡惟庸案第272章 蒲松齡執著寫《聊齋》第139章 樂不思蜀第243章 胡惟庸案第83章 “毛遂自薦”的典故第167章 瓦崗軍起義第183章 張旭、懷素學草書第82章 “竊符救趙”的故事第14章 後世臣子的楷模——伊尹第214章 南宋愛國詩人——陸游第211章 蒙古聯宋滅金第274章 偉大先行者孫中山第258章 林則徐廣東禁菸第120章 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第97章 先秦時代天文曆法和數學成就第167章 瓦崗軍起義第178章 “藥王”孫思邈第55章 吳起事蹟與兵法第172章 文成公主進藏第66章 秦始皇統一中國第274章 偉大先行者孫中山第14章 後世臣子的楷模——伊尹第245章 羅貫中敷演三國史第22章 烽火戲諸侯
第18章 “文王訪賢”的故事第217章 方臘起義第189章 狄仁傑桃李滿門第238章 徐霞客歷遊四方第98章 鴻 門 宴第183章 張旭、懷素學草書第11章 少康中興第110章 陸遜火燒連營第271章 變法英雄譚嗣同第184章 “茶聖”陸羽第99章 敦煌莫高窟第93章 焚書坑儒第241章 鄱陽湖大戰第76章 孫臏龐涓鬥智第248章 說書藝人柳敬亭第73章 春申君移花接木第121章 文景之治第110章 陸遜火燒連營第166章 隋文帝治國第89章 “諸子百家”和“百家爭鳴”第134章 曹植七步成詩第154章 石崇王愷比富第21章 管鮑之交第263章 清朝的始祖努爾哈赤第149章 狂放不羈的大書法家——王獻之第177章 朋黨的爭吵第209章 海陵王遷都燕京第126章 文姬父女美名傳第191章 沖天大將軍黃巢第217章 方臘起義第274章 偉大先行者孫中山第172章 文成公主進藏第185章 歌妓女詩人薛濤第84章 荊軻刺秦王第5章 神農氏嘗百草第213章 傑出的女詞人——李清照第228章 元末明初著名文學家——施耐庵第188章 李世民取東都第234章 于謙保衛北京第12章 酒的發明第202章 “黃家富貴,徐熙野逸”第135章 司馬懿裝病第124章 飛將軍——李廣第187章 詩壇巨擘杜牧第59章 范蠡三遷第229章 我國長篇章回小說的奠基人——羅貫中第54章 “西門豹治鄴”的故事第231章 明太祖興文字獄第142章 裴秀繪地圖第46章 “向戌弭兵”是怎麼回事第20章 周公輔成王第129章 陳壽和《三國志》第21章 管鮑之交第47章 子產的主要事蹟第233章 土木堡乏變第120章 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第210章 以少勝多採石戰第38章 伍子胥過昭關第279章 護國運動主將蔡鍔第183章 張旭、懷素學草書第206章 元昊建立西夏國第41章 費無忌亂國伍子胥報仇第31章 弦高犒師退秦兵第1章 盤古開天地的神話第16章 紂王暴政第127章 文人政治家曹丕第208章 司馬光寫《資治通鑑》第134章 曹植七步成詩第2章 黃帝大戰蚩尤第147章 劉裕破襖誡奢第275章 愛國華僑陳嘉庚第201章 中朝文化交流的使者崔致遠第185章 歌妓女詩人薛濤第33章 鮑叔牙讓賢第162章 梁武帝做和尚第137章 三顧茅廬第243章 胡惟庸案第272章 蒲松齡執著寫《聊齋》第139章 樂不思蜀第243章 胡惟庸案第83章 “毛遂自薦”的典故第167章 瓦崗軍起義第183章 張旭、懷素學草書第82章 “竊符救趙”的故事第14章 後世臣子的楷模——伊尹第214章 南宋愛國詩人——陸游第211章 蒙古聯宋滅金第274章 偉大先行者孫中山第258章 林則徐廣東禁菸第120章 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第97章 先秦時代天文曆法和數學成就第167章 瓦崗軍起義第178章 “藥王”孫思邈第55章 吳起事蹟與兵法第172章 文成公主進藏第66章 秦始皇統一中國第274章 偉大先行者孫中山第14章 後世臣子的楷模——伊尹第245章 羅貫中敷演三國史第22章 烽火戲諸侯